江苏省宿豫中学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教学
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深航
德育
在线
规章制度 计划总结
德育活动 班级工作
师生
天地
教师风采 心灵驿站 教学交流
学子文苑 社团风采 学生荣誉
  首页 学校概况 新闻之窗 教学教研 德育在线 党团建设 师生天地 校友风采 招生招聘  
  • 1
教师博客
教师博文   博客链接
2012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移民泪
天和塔记【原创】
温州行
毛伟的博客
作息时间表
宿豫中学作息时间表公示
心灵驿站 现在位置是:首页> 心灵驿站

和谐孔子墓

发布者:hanhui    发布时间:2012-07-14 17:23:05    阅读:1385次     [关 闭]

  王秀营

孔子墓也是一座土质的大坟堆,和普通农家的坟墓没有什么两样。圆圆的坟堆上挤满许多不知名的嫩草,勃勃地翘向四月的天空,墓旁几株弯脖子树,随意地在半空中画着枝丫,没有半点人为的痕迹;墓侧子贡庐墓的小屋,给肃穆寂然的环境添上些许亲情。我站在墓前方的一棵古树下,周围是三三两两的拜谒者,阳光在树阴间泊着碎碎的金色,像一种思想落地开花。其实,我正站在三座同样的土坟中间,可是我没有半点冷寂感,孔子墓以及儿子孔鲤、孙子孔汲的墓室,构成“携子抱孙”的品字形结构,先哲们的思想真是独到,他们把亲情以一种土堆的形式存活着,和谐坟堆,亲情浓浓。

长长的墓道,帝王拜谒后留下的亭室,有关子贡的流泪楷,构成一片和谐而感人的通道,这个通道接近一片久远而新鲜的泥土,一颗博大的灵魂。拜谒者或跪拜,或心丧,络绎不绝。孔子墓前,在我不远的地方,一个中年人虔诚地跪在地上,他整个身子伏在地上,反复叩拜,我甚至能听到他的头碰撞跪褥的声音。很多人轻声询问孔子的故事,脸上显出崇敬的表情,仿佛知道孔子的事情愈多,他们人生的天地愈广阔。同行的人中,还有韩国和日本的拜谒者,这些外国的子民,跋山涉水寻根至此,流连忘返不忍归去。

 

孔子墓周围,曾显现多少和谐而又热切的图景。孔子墓原是城外荒凉地,弟子们感念师恩,筑庐守墓,日夜陪伴老师,以致“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因为孔子安息在这里,竟有那么多人相拥住在这荒凉的城外,真是人间难得的景致;弟子们演练的“讲礼”“ 乡饮”“ 大射”的场面,在孔子墓前反复重现,每次他们都要举行祭孔子仪式。弟子及鲁人栽种各种树木,在墓周围形成大片林带,冬暖夏凉,鸟声啾啾,天籁之声不绝于耳,栖息孔子灵魂的地方,已经成为万物繁衍之地。后来,就更不用说了,皇帝叩拜,天下敬仰。儒家文明的版图,成为世界东方的星谱。

人生,不仅要看他卧在地下的姿式,而且要看他在民众中展示的方向。孔子怀揣仁、礼之说,和学生们奔波在乡野之间,逼仄灵魂的日子,打造名句也擦洗了思想;在最饥饿的时候,他也能发出君子的声音,和蔼而亲切的声音,他的声音滋养学生的灵魂;他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弟子们经常聚在一起演练六艺,笑声阵阵。不少学生奔波山林打猎,动手制作干肉,为的是交给老师一份特别的学费。“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忧心忡忡地说,他开始整理文化典籍,不舍昼夜。历史景和历史人,浓缩于眼前的这片孔林。因此,孔子墓也是一种布衣文化,一种和谐文化。亲情,师情;和谐,和乐。思想的种子最有生命力,“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这种根植于人心的布衣文化,超越特权,是中国民众心中的圣符。

 

     孔子墓旁,也有过不和谐的场面。文革期间,孔子墓旁曾出现一群狂热而麻木的红卫兵,他们受一个崇高念头的支配,砸呀,砍呀,刨呀,扭曲而幼稚的脸孔,烙在中华文明的耻辱柱上。而今,当春风轻抚孔林,雨水滋润伤痕,孔林又是一番至大至美的景象。你听,“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歌吟掷地有声,飘地成林。孔子墓和谐,如孔子歌唱的弦歌不绝。
 
苏ICP备2023042236号   版权所有:宿豫中学    电话:0527-84491996  地址:宿豫区学海路4号     苏ICP备2023042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