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营
壬辰年(2012年)初夏,余观赏天和塔于三台山森林公园,感其巍然,佛事渐兴,特记之以抒怀。
宿城之北,山川蔚秀,而三台最胜。三台自唐宋迄于民国,皆与战事襟连,无以显和乐之美事。逮世纪隆兴,物华民裕,远近倾慕于此山林之旅,民心傍倚于天然风流,始知一城一景亦足以和乐一方矣。且马陵自鲁南蜿蜒而来,龙脊劲拔如虹贯,三台盘山而立,攀至其高,骆马湖及运河蟠绕其下,具体而观,为民众仰止久矣。 三台之景,天籁神存,与天同体;三台之治,为林,为园,为新区。凡有斯民,安居于此,贤者名流,休憩其间。众皆指某胜处言有塔馆之妙云云,皆喜形于色焉。长官闻流民之乐,从善如流,立时实施。忽一日,三台山之相思湖一侧,果耸起古塔一,塔高六十米有余,巍巍大观。为九层八角,古木色,束身轻盈状;挑角钩心,美轮美奂。塔立于山林,与全景浑然天成,望之则生遁入远古遐思,又如巨木复活,生态之美为原初也。更有佛事渐兴,还流民善念一所。此塔竣于壬辰年(2012年)初夏,处光风霁月之列,特赐嘉名曰“天和”云。 登览之顷,悠悠莽莽然,天造地设,发抒精神之怀。西望骆马,碧波如练,湖岸则高楼熠熠,学子欢歌,墨香溢鼻耳。南望城市,城廓依辨,项王之遗烈,犹存凛然之霸王气。东望林木并肩,丹枫白荻如画;菩提圣地,或有曲径通幽之所,庶几有隐君子乎!北望沂河水,顺势奔突,旁肆立之三仙洞者,群松傲然,方知陈毅所谓青松之洁亦有佐证矣。光景历历,不一而足,千古一事,千里一目,盖多于山水之助者侈矣,此间万物生和,悠游自得,奚止登天和塔而已哉! 天道有常,和为至理。国处复兴之际,民念无怀氏之风,为官为学为商,当思公平天理之念,此最为和谐也。子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当为布道者所思,当为民心所检!如此,天和之塔,昭时代之境,为民之恒念也。 同行者张镭及善余二先生,甚欢,醉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