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 、相互 和相互 。
注意:联系既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也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特点
(1)、普遍性:
(2)、客观性:
(3)、多样性:
例1、“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 )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课堂练习
一、判断
1.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是联系。
2.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3.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来联系是主观的。
5. 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二、选择
1.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包括
①联系的观点 ②发展的观点 ③矛盾的观点 ④辩证否定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 大学生在应聘时遭遇“姓氏歧视”:一位姓“裴”的同学就是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老板说 “裴”和“赔” 同音,不吉利,姓“裴”不吉利的认识
A.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C.否认的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3. 《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走不能急;飞不以尾,屈尾,飞不能远。”这表明
A.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
C.人们不能否认或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4.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对联系客观性的理解正确是
A.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C.事物的客观联系是任意的、无条件的
D.事物的客观联系是固定的,人们无法改变的
5.面前国际互联网发展很快,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刊,网上购物,并能在网上和远隔千里的网友讨论一些问题,各抒己见。这说明 ( )
A.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创造联系
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联系具有主观性,可根据人的需要而改变
D.事物的联系复杂多变,人们无法具体把握
6.一吨废纸=850公斤再生纸=17棵树。废纸的再循环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复杂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随心所欲的 D.固定不变的
7.下列成语最直接反映联系观点的是
A.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B.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C.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D.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8.宋代有诗人曾经写过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哲学上看,诗人主要是主张 ( )
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对具体联系中的事物分别加以研究
③用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 ④用唯心主义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简析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分析说明循环经济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