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豫中学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教学
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深航
德育
在线
规章制度 计划总结
德育活动 班级工作
师生
天地
教师风采 心灵驿站 教学交流
学子文苑 社团风采 学生荣誉
  首页 学校概况 新闻之窗 教学教研 德育在线 党团建设 师生天地 校友风采 招生招聘  
  • 1
教学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探航
 常规检查
 
教师博客
教师博文   博客链接
2012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移民泪
天和塔记【原创】
温州行
毛伟的博客
作息时间表
宿豫中学作息时间表公示
教海探航 > 教学论文 现在位置是:首页> 教海探航 > 教学论文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发布者:宿豫中学    发布时间:2012-09-28 10:17:56    阅读:1496次     [关 闭]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本文分析了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简要介绍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  培养

高中学生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大多数学生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嫉恶如仇、富有同情心、有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但也有部分同学理想淡漠、对他人冷酷无情,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对家庭极不负责,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 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师不能把自己看成“教书匠”,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1.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任务和使命。社会是由许多个体组成,每个个体都与其他个体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我们每做一件事,都会影响到他人。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

2.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

造成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很多,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大环境影响等。

2.1家庭教育制约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宠爱有加,孩子要风有风、要雨有雨,父母无私奉献,不图回报,根本不注重孩子责任感培养,导致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个别家长目光短浅,教育子女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必然淡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2.2社会大环境影响

受经济至上观点影响,社会上部分人自私自利,无社会责任感,为了一己之利,不顾他人死活,毒奶粉、黑心棉、注水肉、夺命药等事件的不断发生,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上出现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如不正当竞争、偷税漏税等,也给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不利于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2.3学校教育影响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少数地方政府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基本上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从而导致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他们培养的是考试机器,得分高手,他们的学生社会责任感普遍缺乏。

3.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学生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感,考分再高,又有何用?他只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死活,他的智商越高、知识越多对社会、对他人的危害就越大。因此一定要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3.1利用生物课堂教育学生志存高远

目前部分学生目光短浅、好逸恶劳,他们害怕吃苦,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有的谈情说爱,有的终日沉迷于网络。作为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教育主阵地,加强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要把“盐”放在“菜里、汤里”,寻找合适机会,通过潜移默化作用,引导学生志存高远。首先教育学生要对自己负责,要利用青春年少时的美好时光刻苦学习,不要等“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教育学生要放眼未来,志存高远,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次要教育学生对家庭负责,对父母负责。如:结合必修2(人教版,2007P33“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发现这则小资料,教育学生有有感恩之心,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培育之恩,教育他们要向道尔顿那样孝敬父母长辈,现在最好的孝敬方式就是认真学习,健康成长,以便将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第三教育学生对社会负责,让学生树立“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强烈责任意识。

3.2利用课本中的素材,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能仅靠简单的说教。要充分利用课本这个载体,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

3.2.1利用课本中“科学家访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科学家访谈”这一栏目在一本书的开始,许多教师忽视了它的教育功能,有的直接跳过,开学第一节课就上第一章。其实“科学家访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好材料,我们要充分利用。必修1访谈的是邹承鲁院士,必修2访谈的是杨焕明教授,必修3访谈的是孙儒泳院士,这三位科学家都把个人的得失荣辱放在一边,在实验设备十分简陋,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默默工作,为生物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支撑他们刻苦研究的是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身边科学家的介绍,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将来向科学家那样,为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3.2.2利用课本正文内容,教育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

高中生物课本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好素材。在学习必修一P10“细胞学说”这部分内容时,课本上介绍了细胞学说的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我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借鉴了语文上写话题作文的一些做法,让同学们把以上三点作为素材,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有的写如何培养团队精神;有的写怎样对家庭做贡献;有的写自习课上一定要遵守纪律,不能影响他人;有的写现在要努力学习,将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有的号召大家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写的作文,从内容上进行了点评。起初个别同学和老师对我让学生写“生物作文”不理解,认为是不务正业。事实胜于雄辩,元旦、春节时学生送给我的贺卡充分说明了我是个务正业的教师。他们的贺卡上写着:“老师,谢谢你!你让我知道了我肩上的责任”;“老师,感谢你!我现在开始认真学习了”;“老师,自习课上我不随便讲话,不再干扰他人了”;“老师,你让我从自私狭隘中走了出来,谢谢!”;“老师,我将来一定做一个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只言片语让我感到欣慰,这充分说明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在逐步加强。青春期的阳光学生富有正义感、积极向上,只要我们引导得当,学生一定会成长为对他人负责,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

在学习“细胞的癌变”时,课本上有这样的叙述:目前世界上因病死亡的总死亡率中,癌症居第二位。由于癌症发生的早期,往往不表现出任何症状,难以及时发现,对于癌症晚期的病人,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平时教学中可结合这些知识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将来为人类彻底战胜癌症做贡献。去年,一位同学报考了医学院,他告诉我,之所以选择医学院是受我平时教育的影响,他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将来通过所学知识减轻病人的痛苦,让他们快乐生活。在学习必修3时学生知道: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转,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我们可利用这个知识点,巧妙地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社会的稳定、发展、进步,离不开所有成员的努力,每个人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都要与其他成员协调统一。

在学习“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时,教育学生要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结合课本知识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课堂上我专门留下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我能为环保做什么?如何争当环保小卫士?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今后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有的说以后少用塑料袋;有的表示要节约水电;有的说今后废旧电池不乱扔、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部分同学表示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环保工作者;还有的打算回家后劝说家长少开车……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得到了加强。

3.2.3利用书后习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可能通过教师的几句话就完成,我们要善抓机会、巧妙培养。生物课本上的习题较少,但每一题都有一定的编写意图,教师可利用课后习题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必修3 P40的“拓展题”就是这样的一份好素材。

拓展题:“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创建了中华骨髓库,但在接下来的10年间,库存资料还不足3万份。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从20014月起,中国红十字会重新启动了这项计划,更名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并在北京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起分库。你关注过有关报道吗?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有什么意义?你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吗?[2]

在分数至上,高考至上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忽视了该题的教育功能,有的对该题视而不见,辜负了编者的一片美意。我是这样处理这道习题的:首先,我通过身边的实例来教育学生,两年前同学们为我校的一位患白血症的教师捐过款,这位教师通过亲人的骨髓移植战胜了病魔,现在愉快地生活在我们的校园里。对学生的善举我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同学们以后要多做善事,多关心那些需要关心的人。我还对该题进行了延伸:我们国家血荒严重,全国多地血库告急,各大医院“缺血”情况几年来一直存在。2011年年底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也有一定的差距。人们不愿意献血的原因很多,作为教师能为改变这种局面做些什么?我们要利用生物学知识来消除学生对献血的恐惧,让他们对献血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处理该拓展题时,可用学生熟知的公众人物为例来教育学生,如:马英九从大学时代到现在共献血180多次。我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录“中国献血网”,了解更多信息。我相信将来一定会有部分学生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为挽救他人的生命作贡献。对该拓展题进行这样的拓展,必将有力地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这个教育的主阵地,把“盐”放在“菜里、汤里”,在教学中巧妙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力争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

[2]朱正威,赵占良.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0

 
苏ICP备2023042236号   版权所有:宿豫中学    电话:0527-84491996  地址:宿豫区学海路4号     苏ICP备2023042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