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高二地理教学要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高二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的评价。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高一的地理学习,本届高二年级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初步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由于地理为小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绝大部分同学没有充分重视,因此区域基础都是其基础最薄弱处,而且学生阅读地理题目、看图读图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很欠缺,创新思维不足。此外还有相当一批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难以提高。这是存在于这个学期高二地理教学中的一个大挑战。因此学业水平测试过关率令人担忧。
三、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过关率力争100%,确保98%。
四、教学任务
1、完成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
2、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五、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1)主要是自然地理内容,主要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地球。使学生认识处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层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又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它不仅与宇宙有密切联系,还与地壳以下的地球内部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本册教材共4章12节。第1章以太阳系为核心讲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圈层结构。第2章、第3章和第4章分别以自然地理环境的三个要素──大气、水文和地貌为例,阐述要素的运动过程及其基本特征,使学生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进而能够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与人类活动形态作出初步的分析和解释。第五章通过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的分析,讲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中地理(必修2) 主要是人文地理内容,知识结构设计力求体现基本的人文地理过程:人口过程、城市化过程、农业和工业地域形成过程、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等,初步探讨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高中地理(必修3)主要是区域地理内容,是地理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材中大部分章节,都会涉及中国和外国的实例。在中外内容的比例上教材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例如,第一章第二节“区域的差异”,分别讲了英国和日本的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异同点;第三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从典型性的角度确定案例,更多地选择了国外的例子,但是在“活动” 中,大部分都有结合中国的题目设计。
六、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
6、每章结束后进行章后小测验。
7、针对必修一模块的新改革,我们更加要积极参加市内和区内的教研活动,在会上听取各老师的教学方案,以“取长补短”,而且在参加这些教研活动中,使我学校的地理教学跟住教研局的教学步骤。
8、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
七、课堂外的工作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如“地震小组”,以此培养其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此外还针对地理班的初中基础薄弱,而今后要面对高考压力,对部分学生进行相对的课外辅导。
周次 |
课题(或章节) |
课时 |
第1周 |
第一章
第1节认识区域
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
2课时 |
第2周 |
第3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
2课时 |
第3周 |
第二章
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2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2课时 |
第4周 |
第3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章
第1节水土流失及其治理(1) |
2课时 |
第5周 |
第1节水土流失及其治理(2)
第2节 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
2课时 |
第6周 |
第3节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
2课时 |
第7周 |
第4章
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
2课时 |
第8周 |
第2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2课时 |
第9周 |
期中复习 |
2课时 |
第10周 |
期中考试 |
|
第11周 |
试卷讲评 |
2课时 |
第12周 |
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 |
2课时 |
第13周 |
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 |
2课时 |
第14周 |
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 |
2课时 |
第15周 |
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 |
2课时 |
第16周 |
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 |
2课时 |
第17周 |
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 |
2课时 |
第18周 |
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 |
2课时 |
第19周 |
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 |
2课时 |
第20周 |
期末复习 |
2课时 |
第21周 |
期末考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