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豫中学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教学
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深航
德育
在线
规章制度 计划总结
德育活动 班级工作
师生
天地
教师风采 心灵驿站 教学交流
学子文苑 社团风采 学生荣誉
  首页 学校概况 新闻之窗 教学教研 德育在线 党团建设 师生天地 校友风采 招生招聘  
  • 1
教学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探航
 常规检查
 
教师博客
教师博文   博客链接
2012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移民泪
天和塔记【原创】
温州行
毛伟的博客
作息时间表
宿豫中学作息时间表公示
教海探航 > 教学论文 现在位置是:首页> 教海探航 > 教学论文

探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真途

发布者:张修顺    发布时间:2012-05-03 16:28:24    阅读:834次     [关 闭]

探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真途

江苏省宿豫中学  滕成刚

摘要: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关键。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是,以“本”为“本”,充分利用好教材;让学生充分体验,在感悟中收获人生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做文本阅读的主动者,而非被动者;团体合作,激活思维取长补短;重视阅读方法的教育,重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体验  自主探究  合作性学习  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教学的许多目标的实现,都无法离开阅读教学,比如,学生语言理解、文本分析等能力的培养,道德感、审美感的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写作素材、写作方法的积累,等等。如何生动、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是摆在每位语文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的教学观念、方法论不断涌现,可谓五彩纷呈、蔚为壮观,不过也有些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多年的工作实践,对于阅读教学,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下面就是这些想法的梳理。

一、              以“本”为“本”,充分利用好教材。

以“本”为“本”,即以课本为根本,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教材,充分地利用教材。教材中课文,其典范性是毋庸置疑的。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正说明了教材是“例子”,在教学中起模板作用,它是学生进行有效迁移的依据。可是,近阶段,“例子”常常被忽略,在考试的指挥棒下,不少老师以练习代替之,练习整套整套地做,以期速效得高分,学生做得疲惫,老师改得辛苦,结果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或者误用“例子”,在课堂上教师包办代替,包讲到底,导致自己很苦很累,学生死记硬背,索然寡味。对待教材正确的态度是,立足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而最终走出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让疑惑在孩子们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通过主动“搜寻”获得比教材本身更为丰富的信息。我在上《五人墓碑记》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吴地民众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反暴斗争的?又是如何反暴?2、士大夫在这一过程有何表现,这说明了什么?3、文章为何交代“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4、对比手法在文章中体现在哪些方面?5、课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死观和价值观?提出问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还为了督促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感悟课文,培养语感,感受真、善、美,形成“国家大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充分体验,在感悟中收获人生经验。

高中语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阅读教学提出这样的理念:“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文本,在阅读过程中是学生的体验对象。指导学生体验文本,首先,要唤醒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即让学生回忆过去的某一生活事件,并再次深切感受当时的生理、心理的感觉,最好能达到最初的程度;其次,要把这种生命体验迁移到文本中去,迁移到所描述的似曾相识的事件中去;最后,要学生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赋予文本事件新的感受。在《背影》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先回忆父母在送自己上学分别时的情景,并出示以下几个问题:1,分别的地方在哪里?2,当时的天气、环境怎么样?3,父母说了哪些话?动作、神情如何?4,来来往往的人有怎样的表情?设计这些的目的就是一个,让学生以这些问题为线索“彻底”的回到过去。过去的体验能否被唤醒,决定《背影》里父亲攀爬月台身影能否感动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形象的体验,情感的体验,意境的体验,语言声韵的体验。有人认为体验对思维训练毫无用处,是的,对于问题的解答体验的确无能为力。然而,体验唤醒学生的感知、唤醒学生的喜怒哀乐,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内心不再苍白,这时收获的是比知识更重要的生命的经验,这也将使学生热爱语文这门学科。

三,自主探究,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自主探究式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本问题的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有这样一段文字:“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段话已间接表明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是自主探索的重要方式。

自主探究可以表现为阅读期待。阅读期待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对文本感兴趣,更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文本的构建。期待心理的形成常常来自于阅读前对文本的预测。在学习一篇或一段文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文章的大体内容及写作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自主性,而不再总是做文本的奴隶。比如,在学习《〈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之前,可以让学生从“序”字入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序”的理解,预测课文的内容,大多学生能够说出,“序”的内容可以包括著者的写作目的、写作背景、成书过程、意义价值、写序者的评价等。在整体感知文本之后,让学生将文本的内容及写法与先前的预测做比对。比对的结果无外乎两种:一种是诚如所料,另一种是不如所料。如果是前者,学生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认知能力就会得到了强化;如果是后者,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预测,思考孰是孰非,从中汲取教益。

自主探究可以表现为阅读反思。许多人把反思理解为质疑是不对的,反思的本质应该是反复体味揣摩基础上的反观。《荷塘月色》的语言一直被认为是现代散文的典范,原因何在?教师除了让学生反复阅读感悟全文外,还可以呈现一组对比的句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课本的语言: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上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生活化的语言:荷叶长得很高,在这许许多多叶子中间,东一朵,西一朵地开着一些荷花,有的正开着,有的还是花骨朵,非常好看。同样都是在写荷叶,然而意韵很不相同。通过反复咀嚼,让学生发现艺术语言的规律,语言的艺术美不仅仅依靠语言意象的美,还依靠语言修辞、声韵的美。

自主探究可以表现为阅读批判。阅读批判的意义在于,鼓励质疑,鼓励否定,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精神。比如,在教学《拿来主义》一文的最后,我让班里同学思考本文作为一篇经典杂文有无商榷之处,一位同学就指出该文前后出现脱节现象,认为是跑题。“前半部分,拿来主义提出的背景是列强的送来主义,针对外来文化而言;后半部分,祖上留下来的一个大宅子显然是民族文化遗产的设喻,是针对民族传统文化而言。”尽管当时学生之间为此发生激烈争论,许多人认为前后统一,但我还是表扬了这位同学独立思考的精神,以此激励大家深入解读文本。在教学《雷雨》时,我指出本文的语言并不都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让大家从文中“挑刺”。不少同学指出,“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这句台词是败笔,不符合人物身份,因为鲁侍萍经过种种磨难,对周朴园充满怨恨,是不可能说出如此温柔的话来,尽管她此时有些感动。学生的分析,出乎我的意料,至此我才发现自己平时大大低估了他们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鼓励探讨,鼓励质疑,目的并不在于否定作家和他的作品,而在鼓励他们做阅读的主人,而非奴才,从大处说,是在促进他们形成独立的人格。

四、团体合作,激活思维取长补短。

合作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为团体成员围绕关键问题展开讨论,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它的具体做法可以这样:(1)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自主研读课本,把主要问题剖析成若干子问题,独立逐一解决。(2)内部交流。团体成员交流各自成果,互相讨论,评价得失,取长补短,最后由组长综合各人成果形成答案的书面材料。(3)团体交流。各团体指派一名同学代表本队面向全班同学陈述探讨成果,各团体再次评价他队的结论,对错误予以指正,对“亮点”予以吸纳。(4)教师评点总结。教师在最后对各团体的成果予以评点,阐释自己的看法,形成中肯的、全面的答案来。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组织探究“林黛玉形象塑造的方法”这一主干问题时,可以鼓励各团体先探究以下几个子问题:①林黛玉的出场和其他人物有何不同,依据是什么,有何深意?②贾宝玉、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的形象有何不同?③怎样解读林黛玉初见宝玉时的“一惊”?子问题的解决,主干问题的解答自然水到渠成。

五、“授之以渔”,重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强调了教育过程中方法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该把方法的传授贯穿教学的始终。学生要能够自主探究,教师要事先为他们准备好“工具”,这“工具”是剖析文章的角度,是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具体操作的办法。分析文章,角度可以是从立意、题材,可以是从结构、表达技巧、语言等,这要让学生知道。思考问题的角度,可以从全局出发,由整体而及局部;可以从某一点出发,由特例而及一般等,这要在训练中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比如,比较法,找关键词的速读法,品味意境、品位技巧的精读法,批注法,符号标记法,等等,这些做法要能够时时用,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因特网上搜寻周作人的《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林语堂的《悼刘和珍和杨德群女士》等资料,以便了解更多的史实真相,以便探究鲁迅杂文风格、表现方法、思想境界与他人的不同。

阅读教学的有效做法远不止以上几点,不管采取何种做法,作为教师都不应该把结果直接告诉给学生,而应该把教的内容转换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相机诱导,让学生自觉,主动去探讨阅读材料。作为老师切不可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极大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由“扶”而“放”。

【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月版。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周庆元:《中学语文教学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王坦:《现代教育改革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苏ICP备2023042236号   版权所有:宿豫中学    电话:0527-84491996  地址:宿豫区学海路4号     苏ICP备2023042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