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中学 高显付
关键词:新课标 文化素养 学习兴趣 探究实验 教学评价
摘要:物理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前沿学科,我省是自前年实施高中新教材,中学物理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要切实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即要具备正确的科学观,高尚的情感和师德,要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有很强的物理实验技能和较强的教学评价能力,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努力寻找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
实施新课程,教师正缺什么?我想缺乏的应该是自身的文化素养。
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文化冲突与变革。文化素养的缺失将导致课堂的僵化,课程改革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应该是有较深文化底蕴的智者,教师由于文化缺失将导致创新乏力、育人乏术、生活乏味,难与学生交往沟通。 教师文化素养绝对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知识水平,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学历水平。教师文化素养是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视野、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审美能力、气质品位、价值取向、人格修养等的总和。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理学科已经被当作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前沿学科,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我省是自前年实施的高中新教材,新教材特别注重了让学生无时不在感受物理学的美,物理学的内在价值,新教材力图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结构的逻辑美,知识、规律探究的方法妙,科学家们的伟大与崇高,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才能把这门学科教好,我想重要的是切实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努力寻找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
一、物理教师要具有正确的科学观,高尚的情感和师德
走出师范的大门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脑子里装的是教师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观点,当我们真正走进教师队伍之后,很快会发现实际情况远非如此,我们的职业只是三百六十行中普通的一行,因此,在这普通的一行中,要做好就要降低你对职业的期盼,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1. 物理教师要热爱物理学专业,关爱学生,乐于投身物理教学工作。
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智慧,所谓科学智慧包括:建立科学概念的能力;科学方法的熟练与运用能力;科学态度的培养;树立个人的价值观。为实现多数学生科学智慧的培养,不管学生在基础、纪律和学习积极性上给教学造成怎样的困难,都不能退却,要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对学生要充满宽容和期待。这样才能真正受到学生的爱戴。
2.要能面向全体,不要低估你眼中的差生
物理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善待学生,耐心对待学生学习过程的偏差,坚持循循善诱,努力克制急躁情绪,诲人不倦。这世界原本没有差生一说,只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差异,导致了我们眼中差生的产生。但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低估了眼前的差生。而差生的未来,也许是你永远也赶不上去的;所以,不要用言语去讥讽他们,诱发他们的叛逆精神。要多多去关爱他们,使他们也慢慢由喜欢你这个老师到喜欢物理学科。
3.物理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乐于奉献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爱岗的工作精神
当你刚从教时可能不一定爱你的学生,但你既然从事了这一职业,就应承担你相应的责任,你得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且,你不要将关注仅仅停留在意识里,而应让学生摸得着,感觉得到。你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笔,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
二、 物理教师要有强烈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更要如此,物理教师要深入的钻研物理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带领学生共同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具体表现在:能正确运用物理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和研究与物理有关的问题;掌握物理知识的科学体系和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熟练运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定量问题;善于从科学方法论角度认识和处理物理问题;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能明确近代物理的观点,了解物理学最新进展和科技新成就。
三、物理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
物理教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应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有效的高中教学需要尊重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初中学生相比,高中生的认知、个性、社会性都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展,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适合于从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现在新型教学的目标不是为了把老师自己累垮搞倒,而是为了让老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舒服;教师的智慧在于把学生聪明的资源挖掘出来;老师教学的重点在课堂的设计,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科学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教法的研究创新和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指导,改变教师 “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但不是老师与学生进行一问一答,把一个完整的物理问题的表述划成很多支离破碎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提问式启发的核心在于激发思维,关键在于思维的点拨。
首先,要注重启发的策略;一般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问题启发”、“实验启发”、“直观启发”等。无论在哪种启发方式中,教师都可有意地设置“知识陷阱”或者“知识墙”。对学生进行激疑,引发他们的疑问。激疑以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到关键的地方加以点拨,最后达到使学生深思的目的。
其次,启发要遵循思维规律;“遵循思维规律”要注重五个方面:其一,打好思维的基础;其二,注重思维的结构;其三,教给思维的方法,中学物理中常用的方法有理想化方法、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类比分类方法、综合分析方法、归纳演绎方法等等;其四,建立思维的层次;其五,要引发思维的发散;我们老师常抱怨学生启而不发,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都是老师没有遵循思维规律,对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受阻所产生的。
再其次,启发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在课堂上要营造和谐的氛围,要使学生感到心理自由,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研究表明,人们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创造潜能才能得到极大的挖掘。
四、物理教师要有很强的物理实验技能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要掌握中学所用基本仪器的基本原理、方法,要有熟练的基本验技能和技巧,“观察实验”一直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是物理教学中所用到的一种方法,是物理教学中的一种手段。
新教材加强了实验的教学,体现之一是它把实验与其他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再规定所谓的“必做、必考”的实验。例如《课程标准》规定:“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凡是课程标准做出这样要求的,教材都安排了学生实验。
新教材没有对实验的具体做法、使用的器材等做出硬性的规定。这样就可以使师生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教学,便于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法,有利于实验设计教学,使师生更注重实验中的科学思想,而不是背诵实验的器材、步骤等条文。比如“探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法,也可以改用弹簧测力计形成的拉力进行实验。新教材尽可能地对同一个实验推荐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供师生选择,例如第六章第三节探究平抛运动特点的实验等。“做一做”栏目也是实验,但大多属于拓展性内容,这些实验尽管不要求每个都做,但教学中应该在宏观上有所规划,总体上安排若干个,而不能一概不做。
新教材对实验只介绍基本原理,不涉及具体的操作,主要目的是指出某某实验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改进的可能性,指出技术方向,而具体的实验安排还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包括进行再创造。这都需要物理教师要有扎实的实验技能,例如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要做到边讲、边做、边画、边写等四方面协同,这样才能使演示实验的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五、物理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评价能力
教学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为根本,实现评价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掌握情况,日常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自我检查与监控,也包括日常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教学监控的内容:监控自我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情感意志等心理状态;监控自我确定教学目标、过程、内容、教学策略、考试反馈等操作过程。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成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应用“评价”杠杆,不失时机的对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给予肯定,不要吝啬赞赏的语言。就是成年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何况是尚未成年的学生呢?所以,对待尚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你不要永不满足,你要学会发现学生的特长与其成功的之处,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你的问题,或者提出了一个好的创意,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你都要用愉悦人心的语气对他给予真诚的赞赏。你赞赏学生的成功,学生会再还你一个惊喜。
教师的成长应是自我的,是自己教育教学素养的不断提高,是自己知识的不断丰富,是自己在工作中更得心应手,是积极而稳定的进取的心态。有人说:“再好的汽车在农村小路上跑久了也会坏掉,再好的老师在农村教得时间长了也会平庸”。其实,不管现实多么不尽人意,关键的是我们自己不要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教育信仰,克服职业倦怠!一个普通教师要想成为一流名师,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努力!我们更需要拥有执著的教育信念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否则,即使条件再好,也很难获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