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也要与时俱进
江苏省宿豫中学 庞四喜
摘 要:评价方式的变革已成为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教育评价也要与时俱进。那么,教师如何评价学生?首先要正确认识教育评价科学性问题,其次
要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定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以及教师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教育评价 与时俱进
传统的人工操作评价或单一的电脑上静态的操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学业成就,也无利于促进学生发展以及教师发展。评价方式的变革已成为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教育评价也要与时俱进。那么,教师如何评价学生?
一、正确认识教育评价科学性问题。对教育评价科学性要有清晰的认识,不能再停留在抽象概念上争论教育评价科学性问题,而应该努力回答教育评价是什么?教育评价科学性是什么?并在此基础上使教育评价概念具体化。因此,在观念上一定要承认,教育评价科学性是相对的,是对于教育价值主体需要和作为评价客体的教育事实而言的;理论上要研究各种各样的教育评价应该具备的条件,以及不同教育评价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使理论能真正贴近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而不是误导实践。
二、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
(一)明确评价内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
明确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内容是开展评价研究工作的第一步。评价内容是通过评价目标体系体现出来的。一般来说,发展性学生评价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
1、 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科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是学科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所以,教师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前就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立恰当的评价目标体系,并根据此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和具体的评价指标,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不断收集各种信息,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只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
2、一般性发展目标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基本精神,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而且要重视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涉及了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
应该注意的是,在实施评价时一般性发展目标与学科学习目标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实际上,学科学习是实现一般性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科学习目标中应该也必然要包含或渗透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内容。
(二)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
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很多,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也都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在实践中,教师评价学生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测试法、观察法、作业法、调查法、表现性评定和档案袋评价法等。
1.学业成绩测试
测试法是教师对学生认知学习结果考察的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运用测验法评定学生学习成绩,要尊重个体差异,考试命题要富有弹性,考试结果最好是等级+评语,杜绝利于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序。教师要注重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把每次测试作为教学上重要的反馈信息。
学业成绩测验要笔试、口试和操作测验相结合,把平时测验与终结性测验综合起来。
2.观察与调查法
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涉及认知、情意、动作技能等各个领域。了解学生情意、动作技能的发展情况,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道德水平等,一般采用观察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可分为平时观察和课堂表现观察。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可以制定课堂表现记录表,记录学生在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和情意表现等方面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量表和问卷调查获取评价信息,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3.评语评价法
评语评价法指教师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用书面语言描述的形式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做出评价,是中小学教师评价学生品德时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4.表现性评定
即通过观察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情景中完成各种任务的表现来评价学生。通常是在学生做作业、从事专题研究、参与感兴趣的作品创作和活动等学习与生活情境下进行,评价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5.档案袋评价
这一评价方法既可以用于学生自评,也可以用于教师评价学生。教师依据学生档案袋进行评价,一是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进步情形及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二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家长和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三是有助于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制定教育评价计划;四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五是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特殊学生的需要,也能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某些不足。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状况的资料数据是评价学生的客观事实依据,评价资料的有效性是保证达成恰当的评价结论的基础。学生评价的资料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的作业、小测验、问卷调查表、小论文、计划书、实验报告、作品集、活动过程记录等表明学生学习状况的原始资料,二是来自各方面的对上述内容的评价,如教师给学生的分数、等级、评语、改进意见,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的观察记录与评价以及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各种相关的能说明学生发展状况的信息等。为保证评价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评价实施者在收集学生评价资料数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多渠道收集资料。学校常用的收集学生评价资料的途径和方法有:标准化考试、小测验、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访谈与调查、家校联系和交流等。
2、评价任务必须与评价目标高度一致。评价资料的有效性主要受到评价任务的制约。评价任务是指为收集评价资料而为评价者设计的、与评价目标紧密联系的一种表现机会和展示平台,如测验、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撰写小论文、参加辩论赛等。学生正是通过完成评价任务来展示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与方法。评价任务与评价目标是否一致,直接影响到评价资料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到评价的效度。例如,如果评价目标是学生的游泳技能,而评价任务是要求学生口头回答游泳要点,那么所获得的评价资料的有效性就不高;同样如果评价目标是学生的合作能力,但却没有对学生本人的汇报或调查表的内容作为评价资料,就有可能出现不准确的问题。
3、带有评语的原始资料比单纯的分数或等级更重要。给学生打分数或分等级是评价学生的必要方法之一,它一般多用于学生的期末、年终或毕业考试或等级评定。如果从发展性评价的角度来看,抽象的分数、等级掩盖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对于促进教学和学习的改进作用是有限的。相反,带有评语的原始资料能够为我们勾画出学生在某一方面发展变化的轨迹,对于改进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收集的资料不仅要涵盖学生发展的优势领域,也应涵盖被认为是学生发展不足的领域,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建立全面的客观的资料档案,清晰描绘出学生成长发展的曲线,发现问题与不足,为进一步的改进奠定基础。
评价数据收集上来以后,还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证据进行分析,形成一个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报告,客观地描述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在分析评价资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鼓励被评价者参与讨论,体现对被评价者的尊重、理解与关怀。这不仅有助于澄清一些不正确的问题,有助于分析问题的成因,更有助于促进被评价者反思和对评价结果的认同。
(2)应对来自各种测评手段的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以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3)应尽可能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
(4)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应是量化表述与质性描述的有机结合,评价的语言应用激励性语言,以让学生真切地受到真实的关怀。
总之,只要教师能正确认识教育评价科学性问题,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对话,使教师评价学生的过程成为师生彼此在思想上、情感上、态度上沟通的过程,定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以及教师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