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豫中学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教学
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深航
德育
在线
规章制度 计划总结
德育活动 班级工作
师生
天地
教师风采 心灵驿站 教学交流
学子文苑 社团风采 学生荣誉
  首页 学校概况 新闻之窗 教学教研 德育在线 党团建设 师生天地 校友风采 招生招聘  
  • 1
教学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探航
 常规检查
 
教师博客
教师博文   博客链接
2012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移民泪
天和塔记【原创】
温州行
毛伟的博客
作息时间表
宿豫中学作息时间表公示
教海探航 > 教学论文 现在位置是:首页> 教海探航 > 教学论文

观察法在教育教学评价中的运用

发布者:宿豫中学    发布时间:2012-05-24 16:40:05    阅读:860次     [关 闭]

宿豫中学   徐勇

内容摘要:

   教育评价的具体目的是鉴定(选拔、分等)、诊断、改进等。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观察法实用性很强,易于操作。笔者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行为的具体表现,对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经,是化教师积极引导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标准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评价。一、定位观察法,树立全程、全面观察的意识。二、建立个体的观察评价量表,质化研究重实效。三、把握观察侧重点,落实教育教学的质量。四、巩固观察成果,实现对教学的有效调控。

关键词:  观察法   教育活动   评价

华东师大王钢教授认为,教育评价是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信息,依据一定的目标或标准,对教育活动、现象的价值作出判断,以促进其改善和发展的过程。观察法(observation),即评价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被评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特定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考察、分析,而获得第一手事实材料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具有直接性、情感性、重复性和目的与计划性的特点。直接性即指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直接接触与联系;情感性指观察者往往容易受到个人的感情色彩和“先入为主”成见的影响;重复性是说,观察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详细观察,才能避免表面化和片面化。目的与计划性是指观察法不同于日常教学的观察,日常教学的观察大都以随机性、即时性的观察为主,而观察法的核心任务是针对特殊选择的需要、发现一些内容的情况、回答特定范围的问题。所以观察法需要事先进行研究设计,突出目的地性和计划性。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对学生评价的措施与方法是:“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观察法实用性很强,易于操作。笔者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行为的具体表现,对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相关的情意目标的感受程度等进行即时或历时评价,以引导学生更积极投入于学习的一种教学评价法。教师观察法运用于中学教育教学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经,是化教师积极引导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标准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评价。

一、定位观察法,树立全程、全面观察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观察应自然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停下教学去观察学生,也不能为观察而观察。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观察要完全建立在教师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正常学习的自然状态下来由教师不动声色地进行,教师要以爱心和公公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观察要少作横向比较(如同班同学学习行为间的比较),多进行学生行为发展历程的纵向比较,从而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行为的健全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观察的情况分析要有科学的视角和具体的针对性措施,典型的个案还要结合个体的家庭、社会教育背景和其受教育的历程来进行。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观察往往集中在那些行为比较突出的学生身上(反应敏捷行为活跃的学生、学习尖子、学有专长的学生、调皮的学生和学习不专心的学生等),那些学习中等或中上、性格文静、喜欢思索却不太喜欢表现自己的学生很容易为教师的观察所忽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行为观察时要多留意那些不“出色”甚至“默默无闻”的学生,教师的观察视角应指向每一个应该观察的对象。通过观察,教师在脑海中留下对班级每一个学生行为的感受和印象,以此作为因材施教的依据。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脑海中若没有某个学生行为的印象,就应该对该学生做观察补偿或重点观察了,或者反思自己对学生的行为观察是否有所偏失了。

另外,全面观察是对一定场景中发生和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它涉及的范围广泛,比较容易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但是由于观察的视野有限,往往对观察者要求很高。抽样观察是对观察现象的场景、时间、人、活动等因素进行取样,再对样本进行观察,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小,容易使观察深入细致,操作比较容易,它对观察者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取样上,要求取样有代表性。

二、建立个体的观察评价量表,质化研究重实效。

观察评价量表怎么设计?包含什么内容?呈现形式是什么?教师完成观察评价量表遵循的程序是什么?观察评价量表是否反馈给学生?什么样的反馈形式较适合?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观察评价量表的设计内容主要是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与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观察评价量表的设计形式是:按学生姓名(竖列)和观察项目(横列)两类进行配置。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后立即填写观察评价量表,评语使用“十分积极”“积极”“比较积极”“消极”“很大进步”“进步”“退步”等现象描述性评价用语或学生个体自身的纵向比较评价用语。表格可在课程结束时当堂完成或课后完成。教师完成的观察评价量表中的信息应反馈给学生,可张贴于班级,典型情况要反馈到个体本身。

    设计个体的观察评价量表,要考虑各个方面,如激发动机,教学内容的组织,课堂管理,师生互动,鼓励创新,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建立个体的观察评价量表,质化研究重实效。作为观察研究的手段,要求敏锐、仔细、准确。研究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宽的视野,能够从多角度看问题,以及借助各种现代的技术手段,提高观察的精确性、系统性、全面性。观察的对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教育活动中的人和教育活动。观察对象的状态应该维持在一种“真实状态”,不致因为受到外界的影响、干预或控制,而处于一种特殊的身心状态。保证真实状态下的观察结果。

三、把握观察侧重点,落实教育教学的质量

读书中的观察。教师观察学生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会发现:有的学生读书的态度与方法俱佳,有的学生态度与方法适得其反,还有的学生态度与方法俱不佳。教师如何引导?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端正态度,即读书时要有耐心、要细心、要和思考结合起来;其次是教务长学生灵活运用读书的方法,把浏览、读提纲结构、掌握关键词、慢读和解读等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观察学生读书并加以评价和引导,目的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思索中的观察。观察思维中的学生,是了解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如何观察学生的思维状况、了解学生的思维品质呢?创新思维具有新颖性、流畅性、深刻性等特点,复杂思维具有发散性、多层面性、开放性等特点。以上思维特点都可以由思索中的思维主体的外显神情呈现在教师面前,教师应积极观察、分析和了解学生的思维特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深刻性、流畅性和开放性等多个层面上的发展。思索观察的具体方法有:观察学生思维专注和集中的程度,观察学生在课堂对话中的思维表现,观察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应和答问中的呈现出来的思维质量等。

讲授中的观察。教师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学生的投入程度。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常可以观察到:有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配合教学的学生,有反应敏捷、理解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有认真听讲但反应较慢的学生,有反应敏捷、理解力强但耐心和持久学习能力不够的学生,还有总是在做小动作、不听讲、不看书、心不在焉的学生等。有上述课堂表现的学生的个性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结合观察对学生进行促进他们发展的评价,特别是对最后一种学生还应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做出他们可以接受、理解、认同甚至心服口服的评价。

四、巩固观察成果,实现对教学的有效调控。

巩固观察成果,可以撰写个体的观察评价后记。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节课后写每个学生的观察后记。但是,教师可以把一节课中观察到的值得记下来的写好。现在,许多学校统一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都要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写什么?我认为教学后记撰写的核心或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观察评价后记。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教师可以依据这些观察评价后记资料,制作学期或学年每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成长记录。这种学科学习成长记录将成为学生学期或学年学习总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针对典型的个案研究。针对典型个案(如特别积极或特别消极等),教师应进行持续深入的观察,并了解其家庭与社会教育背景,然后进行研究,积极追寻某种有价值的教育经验和某种典型教育问题的解决路径。这样的个案研究很有价值和意义,值得教育者去做。

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况的观察,也是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以促进教师教学、实现教学相长的手段。当教师的教学获得学生的认同,能让绝大多数学生积极融入教育教学,这就是成功的教育教学。当教师的教学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有许多学生开始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式已经有了问题,教师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了。这样,教师对课堂的教学观察使教师具备了教学者和教学研究者的双重角色,这将有利于教师向学者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扎根理论认为,观察法是指从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理论。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强调,对资料进行逐级登录,从资料中产生概念;不断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发展理论性概念,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理论性抽样,研究者不断地就资料的内容建立假设,通过资料和假设之间的轮回比较产生理论,然后使用这些理论对资料进行编码;建构理论,使理论中的概念本身得到充分发展,密度比较大,内容比较丰富,而且理论中每一个概念应该与其他概念之间具有系统的、内在的联系,具有整合性。

总之,教育评价的具体目的是鉴定(选拔、分等)、诊断、改进等。研究者应该积极思考,运用一定的理论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发现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此外,还要对观察活动进行自我反思。反思: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分析自己的观察角度、记录时使用的语言;对观察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反省,检查是否有违背;反省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假设、个人生活经历、宗教信仰、性别、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对观察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金  娣、王  钢编著:《教育评价与测量》(第二版)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2

2.《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3.刘志军  课堂教学评价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现代中小学教育(长春)2002-9-22

4.陈玉琨等  教育评价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苏ICP备2023042236号   版权所有:宿豫中学    电话:0527-84491996  地址:宿豫区学海路4号     苏ICP备2023042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