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中学 周冬明
高中英语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这里所说的“创新”能力,指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且与情感、意志、性格、信念等个性心理品质相关联,体现在实践的能力。而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则体现在巩固语言知识,提高把握语篇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这些方面。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运用课文整体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由四个环节组成。
1、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简洁、有趣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新的内容上。为此,我们采取各种手段联旧引新、铺垫搭桥,自然引入新课。
2、表层分析。
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的基础。这一环节对学生的要求是重复课文中的内容,使课文信息再现。可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方法。
也可采用“正误判断”练习。也可通过图表、表格或通过分段、找出各段主题句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段落结构。
3、深层剖析。
深层理解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层理解问题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传递的信息,凭自己的判断去理解文章的“弦外之音”。在教学过程中,可提出一些细节性问题,主要是段落内的信息层次、人物关系、情节、作者或人物思想情感等。如文章言犹未尽,没有明确的结尾,则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猜测、想象和判断。
4、整体评价——自由交际
在一学期的创新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这一环节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吸收信息或利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对文章作出价值判断,提高深层理解和评价文章的能力,同时获得交际能力,这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允许学生出现一些语法错误,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活泼的环境。我们常采用分级讨论、分组发言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集思广益,尽可能给每一个学生参与交际的机会,然后由小组推出个别学生在全班发言。通过话题讨论,我们努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向交际能力转化,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如,在 学习An Interesting Life 一课时,结合我国的“希望工程”,可提出这样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What can you do for the Hope Project in our country?
学生们提出了献爱心的种种设想,这样不仅可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同时寓思想教育于外语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发挥高考指挥棒的反拔作用。
尽管对于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众说纷纭,但它毕竟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比较合理可靠的人才选拔方式。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对学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未尝不可发挥这一指挥棒的反拔作用,以调动学生们潜在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学生们面对几乎没有生词的阅读短文,往往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这就涉及到阅读理解的技能技巧了。
外语交际能力是在外语学习内部智力、外语知识、外语思维能力、外语语言基本能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外语素质的综合表现或最高形态,也是外语学习的根本目标。外语交际能力虽然是人的外语素质的综合表现,它含有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因此可以通过训练较快地提高其外语交际水平。阅读理解能力也不例外,当然也可以通过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得以提高。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学生们感觉难度最大的是推断题。这一类题型的答案,一般在短文中不可能直接找到,必须根据提问中某些关键词和短文中相应的有关内容加以逻辑推理,得出两方面的观点:一是作者要阐述的观点,另一是读者从文中事实可以推论出的观点。如对文中人物作出个人评价、对某事发表看法等,但有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凭逻辑推理无法解决的模棱两可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可指导学生凭自己的“第一印象”即“感觉”来答题,通俗地说即是“蒙”。其实,我们能为这“蒙”找到理论根据的。这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创造性思维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的有创见的思维。其形式之一是直觉思维,指通过直接感受,不经过逻辑推理顺序悟出结论或答案,其升华为灵感。由此可见,在以应试为目的的阅读教学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学英语教师,我们的使命是以创新教育的理论作为指导,根据外语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不失时机地在阅读教学和其它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