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宿豫中学 孟庆红
内容简介:
二十一世纪使用多媒体培养创新人才,各学科都可以利用其潜在教育功能,历史学科更具有使用价值。分析解剖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优点: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由此得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
关键词:
多媒体、历史教学、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
随着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和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势下,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已经成为各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培养出新型的创新人才,其中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的功能。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在各个学科都能得到充分利用,特别在我们历史课堂教学中,更具有使用价值。关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的论述说明的很多,本人就结合平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从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三个方面分析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当然多媒体教学肯定还有很多的优越性,本文权作抛砖引玉吧,敬请各位同仁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使用多媒体教学,首先具有集成性的特点,即把大量文字、信息、图片、音像、动画等进行集成,向学生展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图像,富有表现力,增强了动态效果。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充分加以利用。例如我们在讲高中历史有关《太平天国》历史内容时,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搜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加以汇编整理,制成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内容包括: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②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的历史资料,整理成文字资料,如洪秀全早期理论著作内容、《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等;③一些图片资料,如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历史人物的图片,“飞而复来”号与清军作战情况,天王府等;④音像资料,如电视剧《太平天国》片断等⑤问题:设计一些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思考题。在历史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既让学生了解这一段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氛围,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情境,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还有,我们在讲红军长征、中日甲午战争时,教师除了把相关环节的知识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外,还可以把遵义会议、长征的路线地图、黄海海战有关重要影像资料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教师上课也可以减轻相当大的负担,还可以把知识更加清楚地展示给学生,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的第二个特点是交互性,即在教学中师生双方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直接对话。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的练习题、思考题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回答,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可以在上完一节新课后,教师根据课件内容,留一定的时间,通过上网的形式,让学生仔细阅读教师准备的历史材料,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上网的形式,提出一些自己不会的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由学生之间自己回答,也可以由教师回答。利用这种方式具有如下优点: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意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②通过练习回答的情况教师可以准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加以个别指导,实现因材施教,也可以为以后教学作好准备;③通过学生阅读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回答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④在对话中学生自己上机,动手、动脑、眼,便于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过去教师讲得嘴吐白沫,学生坐在下面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局面。教师在与学生的交互学习中,教师的负担可以减轻不少,学生也在动手、动脑、动嘴中不断产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生各个方面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为日后的更好教学做好必要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的第三个特点是控制性,也就是说正确使用多媒体,可以把课堂的控制权始终控制在教师的手中。教师按照自己的设计,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按照自己的意图把信息显示在屏幕上,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还是个孩子,他们的兴趣是非常广泛的,看到一些新奇的东西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来。在使用多媒体时,如果教师出现一些疏漏,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例如在操作计算机时出现一些失误而导致计算机出现问题,在进行师生间人机对话时,学生间就会讨论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我曾经听过一节《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多媒体课,在上完新课后,教师通过回放课件总结本节可的学习内容时,师生间就出现讨论周恩来帅不帅的问题,而且讨论个不休,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杂乱,这就偏离了教学轨道;还有的学生在教学中,只玩计算机而忽视了真正的教学内容,还有的趁机会在下面交头接耳、谈笑风生;还有的学生只关注一些自己感兴趣画面而不注意教师的分析讲解等。这些都是在使用多媒体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否则这节课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适得其反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教师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在刚上课学生注意力还停留在课间的兴奋上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与本课有关的音像资料、人物、事件的画面等,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课堂上;课堂过程中通过设计一些影视资料片段,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免学生注意力发生转移;新课内容全部讲完后,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设计一些与下节课内容有关的问题,作为“悬念”供学生课后思考,寻找揭开“悬念”的钥匙,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便下节课一开始学生就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弄清楚教师留给自己心中的疑问。只要教师把教学内容很好地展现给学生,课件制作合理得当,教师就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牢牢控制住学生,顺利地完成教学的内容。
从以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点,教师在使用过程中确实可以减轻负担,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但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严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多媒体技术与使用,课件制作等;要求教师加强集体合作,发挥集体力量,显示集体智慧,如电脑教师、同学科教师、其他学科互相配合;对学生进行有建设性指导,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要让学生偏离学习的主题方向,因为历史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内容,不能因小而忘大。教师只有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再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历史教学的课堂一定会上得“有声有色”,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还愁历史难教吗?还愁教育教学的质量上不去吗?还愁培养不出创新型的人才吗?
总之,使用多媒体教学虽然刚刚起步,困难障碍不足之处还比较多,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其巨大的潜力,看到了它是一种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武器。这里我们也深切期望相关部门每年能够有组织地加大对教师培训,增加多媒体方面的设备投入,让多媒体教学早日在日常教学中广为运用,最大可能地发挥它的优点。把我们的历史课上的“有声有色”,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越性,认真细致地制作每一个课件,尽量做到丰富多彩,就可以使教师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学生就能在快乐有趣的过程中接受知识。同时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各个方面的素质,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我相信这样坚持下去,历史教学的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国家教育改革方针精神就更能贯彻落实的实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将会得到更多创新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