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中学 赵胜
“做事要一心一意,学习要集中精力。”就是说要做好某件事,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件事情上。比如,有许多同学听一遍评书就可以大段学说,看一遍电影就可以大致复述,而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述一个新概念三遍还记不住。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在听评书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看电影时非常专注,而听课时注意力常常不够集中。所以,要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以下是笔者在化学课堂课堂上经常使用且较有效果的几种方法。
一、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说明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化学教学中的语言既要符合科学概念,又要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高效率地掌握应知应会的化学知识。教师语言应该或像涓涓细流滋润学生心田;或像将帅的战旗指挥千军万马奋战;或融知识于幽默风趣中。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如将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编成“先通氢,后点灯,药品变红即熄灯,试管冷却再停氢”,或说成“氢气早出晚归,酒精迟到早退”等。这样的教学语言学生是最乐意接受的,它像食物中的调味品,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得兴趣盎然。注意力一集中,学习效果便不由自主地上来了。
再如讲物质结构时,在阐述了元素、原子、分子、电子等科学概念后,可将物质世界比做千姿百态的各种建筑,把元素比做砖、石、砂、水泥等,一块砖就是砖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粒砂就是砂元素的一个原子,……各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可以不同的相互作用(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等)构成不同的建筑物;由离子键共价键构成的物质就像钢筋混凝土,硬度大、熔点高,而以分子间作用力构成的物质就象简单堆积起来的砂子、砖块。很不牢固,硬度小,熔点低;然后说明化学知识是你成为建设国家栋梁之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知识元素,相信大家一定会使它与你的脑子以共价键结合,永不忘却。这样讲课既形象生动又不失科学性,会使学生很快掌握物质结构这一重点、难点知识。
二、充分重视实验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化学实验都很感兴趣,每逢做实验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中学化学教材中安排了200多个演示实验,这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一要合理设计演示实验,激活学生兴趣点。如在讲化学变化时,我设计了“酚酞遇碱溶液变红色,加酸又变无色”的实验,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急于知道原因。此时我告诉学生,这种变色现象及生成气体、沉淀、放热等都是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能够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于是,学生频频点,恍然若悟,看那样子,老师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讲燃烧和爆炸的区别时,我准备了两个小鞭炮,一个直接点燃,发生爆炸;另一个折断,把里边的药取出放在石棉网上点燃,只燃烧而无爆炸的巨响。此时我引导学生讨论原因。学生纷纷发言,争论不休。我又及时引导学生看书。然后总结出燃烧和爆炸的联系及区别。本来枯燥的概念,经过实验一讨论一讲解,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理解了概念。学生高兴地说:“学习化学原来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啊!”
二是能让学生做的实验尽量让学生亲手做,教师适当指导。如点燃氢氧混和气体,C0。与水反应等;需要固定在讲桌上的实验,可请后排学生上前观察或当助手,然后由该学生向全班同学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描述不全的请其它同学补充,再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还可以将部分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分项目进行,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则集众理于一身,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办法。如“氧气的制法”中要求把二氧化锰、氯酸钾及二者混和物加热。可把三个项目分给六个合作小组,每两个小组进行同一个项目。三个项目同时进行,时间省、效率高。实验应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后尽量用化学语言描述出来,教师要归纳总结。由于学生的参与,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多次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逐步提高。
三、巧妙设计课堂结构,延长学生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注意力是不能够长时间维持高度集中状态的,肯定要有松懈的时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一堂课中要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形成精巧多变的课堂结构,结合日常生活及化学实验现象提出带有启发性的新颖、有趣的问题就会激发起学生情绪,使学生重新集中起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能保持较长的时间。
例如,学习酯化反应时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在食醋中加少许白酒,醋的味道会变得芳香,还可防止变质?”“厨师做鱼时常加点醋和酒,这样做出的鱼无腥、香醇。特别鲜美.为什么?"这时再讲酯化反应过程、酯的性质,学生就会听得进记得牢。再如讲磷的性质时,先做一个粉笔炸弹实验,然后告诉学生学了这节课后,大家就会知道这个粉笔炸弹是怎样造出来的,同学们的情绪马上振奋起来,注意力全部投入学习。这样使学生既顺利掌握了磷的性质又受到一次安全教育。
教师要善于按教学目标要求和自己的兴趣特长重新编排教材内容,创设最佳学习情境,增加学生注意密度。例如元素周期表一节的教学,可采用引导探索模式。在课的开始,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将原子序数为1~18号的元素排列原则,指出元素周期表就是同学们所列表格的放大。这样的开头设计,不但使学生更易掌握周期表的结构和内在规律,更重要的是通对按照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模拟周期表的发明。使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得到了满足,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教材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不同的设计,力求将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较好的统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
四、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爱。教师如果在学习上耐心帮助学生,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学生,让爱心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逐渐缩短,产生友好、亲近、依赖的感情,则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情感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催化剂。以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可以促进学生有意
注意的形成。“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和蔼的语言、优美的教态给学生以亲切感,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共鸣,就会使学生心情舒畅、尊敬老师,进而集中注意力听讲。教师可适时介绍一些化学家专心致志做学问,为国家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就会使学生以造福人类之精神投入到学习中,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学习动力,有意注意力就会得到巩固。
五、注重学法指导,巩固有意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指导,随时解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是培养和巩固学生有意注意力的可靠保证。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化学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并没有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也不知道怎样想问题,怎样观察实验。更不会联系实际想问题,再加上描述性知识多、概念多且相对集中,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若不及时排除,学生的注意就会转移。这时教师就要及时运用典型事例为学生指导学习方法,排除学习障碍。如概念的对比联系,化学物质的记忆方法,化学用语的书写记忆,化学计算的要领,观察化学实验的程序等。学生会学了,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七、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目前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走进大多数的高中课堂,它具有真实、具体、鲜明的形象感,对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对高一学生来说,有些抽象的问题即使千言万语也不易理解,如果运用电教手段则可以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微观、抽象的化学知识立体化、动态化,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其学习兴趣必然大增,注意力必然更加集中。如在讲碳酸钙性质时,如果能播放一段介绍石灰岩溶洞景观的教学录像,那效果要比你用语言讲要好得多。
还有些实验,在教室里很难完成,如果利用flash的动画功能做一个模拟实验,那效果可能比真的实验更好,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就得到最大限度的集中和培养。电化教学增大课堂信息量,可以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最佳效果。
八、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才能真注意
学习和考试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如果学生不参与或不积极参与,即使老师讲得再好,效果也好不到哪儿去。只有让每个学生在全部教学活动中保持积极向上,生动活泼进取的态势,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培养能力的效果。教师也要把自己的注意力从研究如何讲好转移到研究如何学好上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主体意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动进入学习状态,并积极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努力寻找适合自身学习的最优途径,形成多思多问、多练的好习惯,形成求异,探索、竞争、奉献的精神,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才能就得到了集中和发展。
在课堂上集中学生注意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教学艺术,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