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生物新课标卷命题主要特点
张树虎 江苏省宿豫中学
摘 要:2007年全国新课标四份生物试卷在命题依据、考试范围与要求相同;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稳中求新,体现课改,重点对考生能力方面进行考查。
关键词:试卷 能力 考查
2004年作为全国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个省、区,今年迎来第一次新课程标准高考。四个省、区生物试卷(广东、海南为单科卷,山东、宁夏为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1.命题依据、考试范围与要求相同
四个省、区生物试卷命题依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007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生物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四个省、区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中学生物课程的教学实际制定《生物学科考试说明》,目的是贯彻执行各地《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
每份试卷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为必修模块1、2、3的内容,选做内容均为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与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考生在上述两个选修模块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内容(海南卷仅考查选修模块3)。今年广东卷选做题是40(生物技术实践)、41(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题,每题均为15分;山东卷选做题是34(生物技术实践)、3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题,每题均为8分;宁夏卷选做题是32A(生物技术实践)、32B(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每题均为15分;海南卷考查选修模块3中的基因重组(19题)和基因工程(20题),每题均为18分。
四个省、区试题均符合各地《考试说明》中要求:考试内容未超出知识内容表;试题难度基本符合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考纲知识内容表中用数字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2.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将四份试卷进行逐份逐题分析得出:考纲中规定的知识内容考到的约占92%(如广东卷)。基础知识(必修1、2、3)的考查主要是单选题形式出现,其次是多选题、非选择题。试题符合《标准》中课程设计思路、符合《考纲》中规定考试内容,考查较全面。从四份试卷还可以看出,主干知识点:细胞的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重点考查。题目既考虑到了目前学生的基础,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山东、宁夏生物试题既全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突出了主干知识,在全卷有限的题量中,既突出了重点又兼顾到考查点的覆盖面。如宁夏卷第28题所考查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都是必修模块一中“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细胞的代谢”中的重点内容,体现了新课程中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原理的知识目标。第29题是一道遗传题,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知识要求。其中广东卷由于阅读量大,读题花去考生很长的时间,因而影响考生的得分。相比较来说海南卷基础容易题所占比例最大,所占比例接近60%,特别是选择题部分,有些题答案较直白,其中有10题看了题目就可直接选择答案,其余4题稍微思考也可得出答案。
3.稳中求新,体现课改,重点对考生能力方面进行考查
《考纲》中命题要求:生物学科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四份试卷均以高中新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为重点,体现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要求。在保持稳定基础上,注重试题的前瞻性和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培养。基本能力试题的设计基本符合各地《考试说明》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性、整合性、导向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从四份试卷中我们不难发现能力的考查可谓是淋漓尽致。如:
3.1重视考查考生的基础实验、探究能力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科学探究能力被写进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新大纲试题设计中注意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的内容非常广,通常认为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方面。从这个角度说,高考中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分析,收集研究对象的信息,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以及对实验过程、结果的表达和交流能力,都属于科学探究能力的范畴。如广东卷32题: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本中“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掌握情况,虽然是验证生物学事实、考查处理生物学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能力,同时该实验考查考生对实验初步探究能力。山东卷1、26(5)、27(3)突出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而且试题材料及设置的情境不偏不怪,但设问却很新颖巧妙。26题涉及的小麦材料极其常见,性状高、矮秆并不陌生,以此为背景探究矮秆性状出现的原因,且涉及的内容是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27题(3)问属于探究性实验,考查考生实验设计能力,考查对结果预测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实验设计原则、实验设计步骤。涉及人类健康的社会问题,全面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同时,最后设置了以治疗癌症为背景的科学探究题,并给予一定的图表信息,综合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中能力与要求。同时试题的设置还注重开放性、探究性和时代性,适当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如“35题膀胱生物反应器”,让学生接触生物科技前沿的同时,问题答案却落脚在《考试说明》要求的基础知识范围内,真可谓“高起点,低落点”,在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又突出对能力的考查,有效地区分了考生的层次,使考试具有较高的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再如宁夏卷28.Ⅰ(3)问要探究酶的最适温度,要注意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要增加试管的数量,并设置成温度梯度,同时重复上述实验。而海南卷实验题今年所占比例非常大,太突出了实验题的地位。必修部分考查了四道题,其中实验题就占了3道,分值占了31分,占非选题部分的53.45%。
3.2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考纲中要求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生物试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涵在文字中,也可以蕴涵在图表中。这些图表可以是模式图、示意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等。
考生能正确运用文字、符号、图像(图表)、公式、模型等准确表达相关的科学信息;能鉴别和筛选试题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正确建立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用于解答问题;能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或科学实验中获得有效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储存或应用。试题中已经给考生有关信息,考查考生能否从信息中去挖掘到信息。如广东卷第6题,有的教师认为此题在人教版必修1—3、选修1—3中均未直接提到相关知识点。其实题目中已经明确指出制作生物柴油利用的是废弃的动植物油脂,根据酶具有专一性特点,而酶的命名很多是与其作用相关,所以答案很容易选择C。33题考查考生对遗传学知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的能力。36题考查考生对细胞分子组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推理与归纳以及读表获取信息等能力。在该卷中还有37、38、39题。山东卷2、8、27(1)题考查了学生利用坐标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第4题考查考生内环境组成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的是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是动物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增高,而血红蛋白正常情况下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可能出现在血浆中。但是服用某种药物后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升高,所以该药物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在该卷中还有8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能力。宁夏卷第3题考查考生识图能力,由图可知,种群数量之间没有明显关系,且三种生物有共同的食物:中等颗粒大小的食物。但是种群峰值数量所对应的食物颗粒大小不同,所以不存在能量流动关系,只能是竞争关系。
3.3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也是此次新课程试卷的关注点之一。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四份试卷较以往更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道试题的解答都要求考生具有更强的分析、归纳总结和应用能力。如广东卷第35题,以现代农业防虫技术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生态学知识和分析归纳方法的掌握,考查构建知识网络、作图、获取信息、运用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等能力;第41题引导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考查考生对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现代生物科技内容的掌握,考查考生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的理解;考查合理运用现代生物科技手段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再如6、7、8、13、15、16、17、18、19、21、27、30题等等均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宁夏卷第29题是一道遗传题,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知识要求。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生物学中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用术语准确描述现象的能力。山东卷试题情景的设置多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践、生活现象、习俗传统、社会现象出发,进而引申,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试题中各小题的情景设计与大题的情景之间联系紧密,小题与小题之间非常紧凑。如第6题以世界结核病防治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为背景,重点考查了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非选择题第27题以关系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癌症为情景材料设置一系列问题,全面考查了细胞癌变、免疫学等基础知识,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实验与探究、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能力;最后让学生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体现实用性和创新性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情感,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对新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崭新的考查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