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豫中学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教学
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深航
德育
在线
规章制度 计划总结
德育活动 班级工作
师生
天地
教师风采 心灵驿站 教学交流
学子文苑 社团风采 学生荣誉
  首页 学校概况 新闻之窗 教学教研 德育在线 党团建设 师生天地 校友风采 招生招聘  
  • 1
教学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探航
 常规检查
 
教师博客
教师博文   博客链接
2012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移民泪
天和塔记【原创】
温州行
毛伟的博客
作息时间表
宿豫中学作息时间表公示
教海探航 > 教学论文 现在位置是:首页> 教海探航 > 教学论文

角色理论与高中角色化作文教学实践初探

发布者:张修顺    发布时间:2012-05-03 16:06:18    阅读:756次     [关 闭]

角色理论与高中角色化作文教学实践初探

宿豫中学   李先照

【内容摘要】:角色理论对于作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论。用这一理论指导学生进行角色虚拟和扮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有助于学生作文的构思和表达,有助于学生良好作文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角色理论  角色虚拟和扮演  自我角色  本他角色

作文的本质是思维参与下的语言的生成。它需要丰富的生活储备,需要基本的作文技法,然而,更需要良好的写作心态。良好的写作心态表现为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思维的激活,写作状态的维持,还包括写作的情感审美,写作的劳动评价。角色理论在这一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角色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角色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什么是角色?“角色”即“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地位、身份一致的一整套的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社会群体与组织形成的基础。简单的说:“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这里的“行为期待”“行为模式”,是每一生命个体在某个社会领域里必须遵循的准则与规范,表现的行为风貌就是他(她)在这个区域扮演的角色形象。由于每个人不可能只活动在一个固定不变的社会区域或层面里,因此他(她)扮演的角色是多种多样。角色是由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所决定的,是一定的社会文化在各种社会关系上的体现,是社会价值观的集结。作为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的一种理论,包括角色学习、角色理解、角色认知、角色期待、角色冲突、角色转换、角色虚拟、角色扮演,等等。角色理论的创始人GH﹒米德指出,角色体验,可以使角色者领悟到概括化了的他人的社会对于自我的重要意义。在米德看来,个人角色不仅是把社会价值加以内化的社会化的通路,而且也是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加以外化的通路。塔纳也认为,个人不是被动的接受社会规定的角色,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形成角色。角色理论在管理科学、行为艺术科学有着广泛的运用,硕果累累。把这一理论与作文教学的嫁接,在国内,还是近二、三年的事,相关的研究及实践还很不成气候。本文将就角色理论在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谈谈一些基本的做法。

角色理论在作文实践中应用首先就要求学生要具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受试者如果没有明确的角色意识整个活动将寸步难行,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什么有效的结果来。所谓角色意识,就是在作文构思及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有主动进行角色的虚拟与扮演,并在这一心理状态下进行思维与想象的内驱倾向。如何让学生能具备明确的角色意识呢?这首先得让学生拥有清晰的自我意识,“我”是谁,“我”在家庭关系中的坐标怎么样,“我”在社会关系中的坐标怎么样,“我”的道德伦理的观念是否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相符合,“我”对他人的评价尺度是什么,他人对“我”的评价处在一个怎样的水平,作为教者务必得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自我观照,只有认识自我,才能完成自我角色的准确定位。其次得让学生具有清晰的“本他角色意识。“本他是主体意识中的客体的表象,即社会生活中的他人在自我心目中的形象。“本他角色意识要求对角色概念、角色规范有基本、系统的认识,具有符合社会认知标准的角色评价能力。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角色认知的过程。这里角色的观察是基础,只有观察才能形成对社会角色的感性认识。角色的评价又是社会角色理性认识的关键,只有主体的评价与社会的评价相一致,才能理解某一角色社会规范的内涵。经过这两阶段以后,尤其对某一社会角色理解正确以后,角色形象业已非常鲜明,角色的内心虚拟和外在扮演才可能得以实现。需要强调的是角色的虚拟与扮演并不要求具备特别的天赋,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具备角色虚拟和扮演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幼儿骑木马、抱布娃娃时总是兴致勃勃,因为此时他们已将自己当成了骑士和妈妈,尽管这种感觉并不一定能被意识到。

角色虚拟和扮演在进行作文构思和写作时能够激活思维,激发情感,维持写作状态。在叙事类作文教学过程中,角色理论的应用程序可以是这样的:

首先,摹写现实的自我。教者先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再让他们写熟悉的人物和事件。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要求学生体验真实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回忆当时的所思所想,再体味当时感知觉的感受以及情绪情感的状态和变化,如此做法的目的是让学生找到自我,找准自我,进而写好自我,形成自我这一基础角色。

然后,再摹写真实的本他。继续写熟悉的人物和事件,这一阶段的重点已不再是自我这个角色的模写与表达,而是要完成自我到他我角色的转换。教者应指导学生忘掉自己,把自己完全当成所熟悉的人物,学生做到这一点最初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存在自我角色的强大干扰。准确地角色理解是角色转换的前提,由于学生已进行角色意识的系统训练,因此,在这一环节无需再花费时间进行角色认知,而需要对角色的内涵予以回忆和唤醒,再根据生活事件的实际设身处地想这个人物的所思所想,感受这个人物感知觉的感受,体验这个人物的情绪和情感,努力寻找这个人物外在行为的内在生活逻辑和思维逻辑。虽然以上的表述很繁杂,其实只要经过一些系统训练,心理转换的过程应该是很迅速的。这样所写出的人物的行为举止才能符合人物境遇和性格,才能符合生活的“真”,符合艺术的“真”,这个人物才不至于是“我”的传声筒。

最后,描写虚拟的本他。在完成记叙文、散文这类纪实文体的写作训练之后,下面的工作便是指导学生进行小说和戏剧的写作训练。小说和戏剧的最大特点是虚构,这时环境和情节是虚构的,人物也是虚构的。虚构的人物的特性怎么样才能符合艺术的真实呢?现实的“我”和现实的人物当然是唯一的参照,虚构的性格只能是现实性格的取舍与组合。在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作者要依据现实生活的经验,依据构思的环境和情节,设身处地想虚构人物之所想,做虚构人物之所做,感受虚构人物之感受,体验虚构人物之喜怒哀乐,评价虚构人物之评价。一言蔽之,收藏起自己的认知与评价,把自我融进到本他之中。

记叙文体旨在传情,议论文体则意在达理。议论文能够展示学生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能够展现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是高中作文教学的另一重点。角色理论在议论文体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可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首先,完成自我角色对社会人生的评价。社会是丰富的,人生是多彩的。作文应该表达作者本人对社会人生的观点和态度,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都要渗透宇宙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渗透社会规范和道德伦理的教育。只有形成认知体系,才能拥有分析评价的标尺。在议论文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对支撑论点的论据的分析,要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角色观照这些材料并给予评价。

然后,完成本他角色心态的转换。上述自我角色的评价所折射的只是“小我”,如何在作文中体现“大我”呢?作为教者要指导学生转换角色,进行角色的虚拟和扮演,以本他角色的心态写作。不妨让学生以作家的心态进行创作,这样的心态对于学生是重要的,因为它有利于开阔胸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诸如:精于审题、严于立意、预列提纲、慎于剪裁、反复修改等。虚拟作家的心态,比教师反反复强调写作习惯的重要性更可靠,因为它改变的不是外在,而是本质。

最后,完成本他角色目光的转换。所谓目光,就是观点、见解。自我的见解总未免偏狭,阔大的视野对于文章总是重要的。因此,转换角色,转换眼光是必要的。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作文构思和写作时,用思想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等的眼光,来审视自然、社会与人生,并予以评价和推断。我们不必担心如此一来文章会失掉青春的蓬勃和率真,不必担心如此一来文章的成人的腔调。因为尽管角色已经转换,但角色的思考从本质上看依然是自我的思考,只是有意识的角色转换大大地激发了思维,大大地开拓了心理空间。

角色的虚拟与扮演对作文教学无疑是有效的方法论,因为它在心理的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激励和激发的作用,由于它调动了学生心理的本源的能量,因而比一般的兴趣和动机的作用更可靠,更有效,更持久。同时,角色的虚拟与扮演对于学生情感的丰富、人格的塑造也有极大的效用。只是这一理论的实施需要对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心理学方法的训练,尤其是概率统计的训练,这自然会增加一些难度,从而影响该理论应用的普及。

【主要参考文献】:

1.卫灿金著:《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

2.安德列耶娃著:《社会心理学》,上海翻译出版社,1984年版

3.大桥正夫著:《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4.《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1986年版。

 
苏ICP备2023042236号   版权所有:宿豫中学    电话:0527-84491996  地址:宿豫区学海路4号     苏ICP备2023042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