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高二年级现有6个班,其中四个普通物化班,两个物化强化班。六个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有较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但是部分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基础没有打牢,出现了两级分化现象。6个班中,两个强化班的学生基础比较牢固,分化现象不明显。其余四个物化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化现象。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效数学教学为抓手,加强教学模式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求使学生学数学、爱数学。
三.教学目标
1、 四个普通班完成必修5、选修2-1、选修2-2第一章导数的学习。两个强化班完成选修2-1,选修2-2和选修2-3的学习。
2、 通过各种措施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方法、思想、技巧。
3、 通过数学竞赛辅导,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尖子生数学成绩更上一层楼,争取高考、竞赛双丰收。
四.具体措施
(1)教学案的编写:教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低起点、小步子、高密度、高达成”的原则。整个备课组分成2个编写组,朱立栋老师、蔡志杨老师负责4个普通班的教学案编写工作、徐宝成老师、丁先宝老师负责两个强化班的教学案编写。负责写教学案的老师应根据新课程考纲先将知识点梳理一遍,然后根据知识点找题,题目要新,要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相一致,同时应有一定改编或原创题。教学案的统一格式为考纲要求、基本知识、基础训练、例题讲解和课后作业五大块组成,由于六个班的教学进度不同,所以目前仍然分组编写。
(2)备课:各位老师应在集体备课中将编写教学案的老师的意图理解后,要根据各班情况进行个人二次备课,将本节涉及到的基本知识点重新组织,同时也可将教学案上的问题按知识点分类讲解,每份教学案应要求学生预习。
(3)上课:尽量统一教学进度,多关注学生,多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与拓展,适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增大课堂容量,减轻学生的负担,达到高效教学。
(4)听课与评课:组内定期开设示范课、对比课、研讨课、汇报课等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评课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作为基本要求,既要讲优点更要讲存在的问题,以便上课教师和全组教师的共同进步。
五.学生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应对自己任教班级学生深入了解,多和学生交流、谈心,注重提优补差。
(2)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练习作统计和跟踪,详细到每个学生每道出错题目,确保教过的内容的漏洞与缺陷尽可能的小。
(3)对关键学段生的教学管理:各任课老师应积极配合班主任盯好、抓实数学学科的关键学段生,必须做到高考不会因为数学这一门学科而导致学生考试成绩的不理想.
(4)严格遵循分层教学的原则:针对目前学生两极分化的情况及能力的差异,对不同的 班级和不同组合的学生必须采取分层教学的措施,这一措施应体现在课堂的教学、教学案的编写、课后的练习等各方面,必须让好学生吃的饱,基础差的学生吃的下.
(5)错题集的整理:各位老师应做好本班学生错题集的整理工作,不但要让学生做好自己的错题集的整理,教师也应做好自己班级学生的错题的整理。错题的整理应分类整理(教师把做的好的学生加以推广并指导学生如何做错题的整理) .
六.具体安排
周次 |
教学内容 |
导学案负责人 |
第一周 |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
朱立栋 |
第二周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
蔡志杨 |
第三周 |
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朱立栋 |
第四周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
蔡志杨 |
第五周 |
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
朱立栋 |
第六周 |
不等关系,一元二次不等式 |
蔡志杨 |
第七周 |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及简单的线性规划 |
朱立栋 |
第八周 |
基本不等式 |
蔡志杨 |
第九周 |
必修5复习、检测 |
朱立栋 |
第十周 |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
|
第十一周 |
常用逻辑用语 |
徐宝成 |
第十二周 |
圆锥曲线、椭圆的标准方程 |
丁先宝 |
第十三周 |
椭圆的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
朱立栋 |
第十四周 |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 |
蔡志杨 |
第十五周 |
抛物线、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
徐宝成 |
第十六周 |
曲线与方程,章节复习 |
丁先宝 |
第十七周 |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
朱立栋 |
第十八周 |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 |
蔡志杨 |
第十九周 |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运算 |
徐宝成 |
第二十周 |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丁先宝 |
第二十一周 |
定积分、章节复习 |
徐宝成 |
第二十二周 |
复习迎考、试卷讲评 |
|
宿豫中学奥赛部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数学备课组
2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