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摆在高二学生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业水平测试。她是2013届学生高考的提前体验。她的成功与否,无论是对本届学生的现实意义还是精神激励、自信心的增强都将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那么要想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有出色的表现,就必须未雨绸缪、及早谋划。因此,做好与学业水平测试的一切复习工作,就成为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成为统领高二历史教学工作的灵魂。
一、指导思想:
以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为纲领,充分培养学生的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能力,更主要侧重于前三种能力的培养。旨在要培养学生对主要史实的了解状况、历史思维能力和必备的人文素养。
二、具体工作安排:
1、思想高度重视,将学业水平测试当作高考对待。
这不能单单要求教师高度重视,也要求学生高度重视,只有学生配合,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好的复习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利用课堂教学之余反复强调学测的重要性,同时和班主任沟通共同营造氛围.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果.
2、科学制定复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
学业水平测试考察知识点比较多,时间有限,同时考试的难度有所增加。如果不能统筹全局合理规划,将很难有效、从容的复习。所以严格制定计划,明确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第一阶段复习重视考点的落实和基础知识的夯实。第二阶段复习突出知识整合,通过比较、提炼,对重要知识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压缩”,解惑释疑,强化主干知识和专题线索。第三阶段突出应试性,对考试说明涉及的每一个考点进行分析,精选模拟题强化训练,筛选和预测有可能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做到“有备无患”。
3、研究考试说明,把握考试重点。
①、《考试说明》是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依据,也是师生复习备考的依据。教学和复习时必须紧扣考试说明对知识点的要求,不要盲目扩大范围,不要随意加大知识的难度,毕竟学业水平测试不是高考,注重的是基础性知识。
②、必须重视《考试说明》新增加的内容,新增加内容往往会成为命题的重点区域。同时必须研究近几年的学业水平测试题目,总结命题规律,对尚未涉及到的重点问题、重点章节重点考、反复练。
③、坚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大胆取舍教材的内容,平时的练习和考试可以重点问题重点考、反复考。
④、重视重大事件周年纪念和热点问题并回归到考试说明,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督促学生掌握。
⑤、重视09、10、11三年的学测试卷。认真研究试卷内容的结构和难度。作为2012年学测的指导样卷。
4、重视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有效性。
学业水平测试尽管有其重要的一面,但与高考比起来,也不可能留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内容尽量在课堂完成。我们选择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明确本课复习要求——学生自主复习——教师点拨提炼——课堂反馈检测等几个环节。这样课堂安排紧凑,学生有适度的紧张感,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做好知识的巩固,在有限范围内化短暂记忆为长效记忆。教师侧重建构知识体系,精讲巧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发现和纠正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5、加强课后督促与检查,巩固复习效果。
课后给学生布置适度的作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作业的方式包括背诵和识记知识点、专题和综合训练等),并及时督促和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讲评,以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在检查和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注意有针对性地和学生交流。对于各地模拟题进行筛选重组,强化基础题,突出材料情景题和综合题。同时,注意规律性问题的总结和归纳,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6、重视整体提高,促进中间段的学生力争他们过A。
重视课前自主复习的整理,每次课前都要要求课代表收齐本班的讲义(一个都不能少),检查学生的填写情况。课堂上尽量扩大提问面,督促每一个学生,防止懒惰。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引导,给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的思想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斗志。给学生以鼓励,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就能冲A,激发这些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7、加强对学生应试技巧的指导。
结合我们了解到的省学业水平测试集中阅卷中学生失分较多的原因。如,从答题形式上看:⑴答题错位,超越边框。⑵答题不规范,没有格式。⑶书写潦草,字太小、字间距过密,让人难以辩认。⑷错别字多。从答题内容看:⑴考生对历史专题的整体性把握不到位。⑵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概括问题的能力偏弱。⑶答案中缺少关键词,找不到得分点等等。
要在学生每次测验之后,结合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现身说法”,告诫学生“少失分就是多得分”,做一题得一分,稳扎稳打。要学生切忌审题不清、一味求快、漏写漏答、潦草马虎等行为。
三、进度安排:
1、加快教学进度,争取在九月底结束历史必修三的新课学习。
2、十月份、十一月的一个星期复习必修一。
3、十一月、十二月完成必修二、三的复习。
4、一月份做几份模拟试题,准备期末考试。
201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