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高二年级现有6个班,其中四个普通物化班,2个强化班,物化班中强化班两班学生基础较好。现在的高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以下计划针对普通物化班。强化班另行制定。
二、教学目标
1、完成高二化学选修课《有机化学基础》全书和《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章节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学进度和时间,尽量把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二内容结束,专题三的内容部分结束。
2、通过各种措施继续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化学,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3、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实验教学;
4、积极配合学部进行各项活动
三、采取措施
1、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并加以落实;
2、通过方法指导、任务布置、落实检查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3、通过强化备课,提高上课效率;通过作业批改,提高习题讲解的针对性;通过阶段测试,提高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的针对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4、按照要求提前一周备课并及时完成导学案的编辑印刷以便及时发到学生手中,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工作安排
周次 |
内 容 |
导学案责任人 |
练习责任人 |
1 |
1、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2、同分异构体 |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
胡新国 |
吴超 |
2 |
1、单元习题课
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4、单元习题课 |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
胡新国 |
吴超 |
3 |
1、专题复习、习题课
2、脂肪烃的性质
3、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 |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
胡新国 |
吴超 |
4 |
1、单元习题课
1、苯的结构与性质
4、芳香烃的来源和应用 |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
胡新国 |
吴超 |
5 |
1、单元习题课
2、专题复习、习题课
3、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
胡新国 |
吴超 |
6 |
1、卤代烃的性质
2、单元习题课
3、醇的性质和应用
4、酚的性质和应用 |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
胡新国 |
吴超 |
7 |
1、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2、单元习题课
3、醛的性质和应用
4、酮的性质和应用 |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
胡新国 |
吴超 |
8~9 |
1、羧酸的性质和应用
2、重要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化
3、单元习题课
4、专题复习、习题课
5、糖类
6、油脂
7、单元习题课 |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
胡新国 |
吴超 |
10 |
1、氨基酸
2、蛋白质
3、核酸 |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
胡新国 |
吴超 |
11 |
期中考试 |
|
|
|
12~13 |
1、有机化学复习
2、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3、反应热的测量和计算
4、能源的充分利用
5、单元复习 |
3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
胡新国 |
吴超 |
14 |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化学电源
3、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
胡新国 |
吴超 |
15 |
1、单元习题课
2、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3、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
胡新国 |
吴超 |
16 |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单元复习 |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
胡新国 |
吴超 |
17 |
1、化学反应的方向
2.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
3、化学平衡状态
4、化学平衡常数 |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
胡新国 |
吴超 |
18 |
1、单元复习
2、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单元复习、专题复习 |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
胡新国 |
吴超 |
19~20 |
期末复习模拟训练 |
|
|
根据实际需要再做调整 |
21 |
期终考试 |
|
|
注:1、按学校规定进行集体备课
2、教学案设计、课件制作必须提前1周完成,每次备课要把一周内容安排好;
3、由于高二化学备课组本学期只有2人,所以采取随机相互听课方式相互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