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豫中学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教学
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深航
德育
在线
规章制度 计划总结
德育活动 班级工作
师生
天地
教师风采 心灵驿站 教学交流
学子文苑 社团风采 学生荣誉
  首页 学校概况 新闻之窗 教学教研 德育在线 党团建设 师生天地 校友风采 招生招聘  
  • 1
教学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探航
 常规检查
 
教师博客
教师博文   博客链接
2012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移民泪
天和塔记【原创】
温州行
毛伟的博客
作息时间表
宿豫中学作息时间表公示
教海探航 > 教学论文 现在位置是:首页> 教海探航 > 教学论文

语文学科评价新举措

发布者:张修顺    发布时间:2012-05-02 11:11:50    阅读:781次     [关 闭]

语文学科评价新举措

江苏省宿豫中学  韩辉

【内容摘要】从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入手,将日常发展性评价、学期阶段性评价与学段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尽力避免过去那种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差的唯一标准,把学生放在广阔的背景之中,多角度、多标准地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在期中、期末考试时,采取面试和笔试相结合,市区级统一命题和学校自主命题相结合,这种方法对学生(特别是普通校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起到了激励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 改革评价方式 建立评价机制  制定量化标准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江苏的基础教育带来了煦暖春风,在语文课改稳步推进时期,就“评价方式”专题的改革,我们颇费了一番心思,进行了大胆尝试。我们基于这样的考虑: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是教学全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它是受教学目标制约,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另一方面,它又反作用于教和学,是对教和学的一种检验和评判,所以“评价”的科学、公正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就我们地方而言,生源相对较差,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能把这些些孩子的“心”抓住,让他们把时间和精力用到正路上。乘课改东风,抢抓机遇,我们从改革评价方式入手,以此唤醒学生,激励学生。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存在好多问题,这些问题分析起来主要有:

1)过多看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2)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3)评价方式单一,以一张试卷考试为主,往往不够客观公正。

4)过于关注结果,忽视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这些问题与目前课改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极其不符,并且会阻碍着语文课程的改革。无怪乎专家、老师们有这样的担心:新课程的实施,教学评价的改革如不能同步发展,将会成为整个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因此,要全面实施语文课程改革,必须建立新型的评价方式。      

语文教师要用新理念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是依靠笔试手段——即关注过程性评价;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笔试和其他的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过程。

我们应建立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以“改革学科评价方式”为重点,以“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以“对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评价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为宗旨的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分项达标评价、自选难度评价、自选强项评价、成长过程评价、展览展示评价、描述性评价等。

1)分项达标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成长档案上。我们把“知识能力”领域的评价内容分解成若干子项目进行评价。高一必修课程包含“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①”至“语文⑤”五个模块。这部分内容的评价既重视笔试,也重视语文素养。高一年级期中、期末考试时,知识积累及行为习惯,教师提前安排。比如:背诵默写、讲述故事、谈读书体会、演讲比赛等采取面视。学生如果认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可以提前找语文老师测试。评价中更重视学生观察、体验及搜集、整理资料等实践活动的能力,强调知行结合,特别开设“行为习惯”一栏,也可将学生十大行为规范作为评定项目。

2)自选难度评价。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期中、期末检测仍实行统考的情况下,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采取区统一命题与学校自主命题相结合,提供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三者比例为820721622的样卷。在考试前,教师把几种试卷的不同难度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跟家长、教师商量后自主地选择试卷。考试后,如果认为自己选择失误,可以选另一张试卷再做一次,按做得好的一张评定成绩。

3)自选强项评价。学校对学生评定的内容,设置多个奖项,如:文学创作奖、阅读收获奖、资料积累奖,诗歌鉴赏奖,优秀作业奖等,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并在强项和弱项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树立起自信心,选择强项,弥补弱项。除终结性的设项评定外,自选强项评价体现在做好平时评价、过程记载的基础上,期末每个学生用汇报的形式展示自己在语文学科上的特长或相对较强的项目。

4)成长档案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通过汇集学生作品来展示学生学习过程和进步轨迹的评价方法。成长档案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同时也体现学生发展评价,并且强调自我纵向比较。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成长档案袋”。档案袋包含学生认为最能展示他成就的作品。如:学生自选优秀作品(包括课外创作的作品),作品的文字介绍,同学或老师对作品的评价意见,参赛或参展的获奖证书,刊登自己作品的报刊,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等。由学生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存人袋中,定期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观赏、评价。成长档案中的作品,可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展览。

5)展览展示评价。展览、展示评价是在一段时间里集中展览或展示学生在某一方面或某一专题的学习成果,由同学和老师给予评价。生活随笔、演讲练习、课外阅读、文学鉴赏、书法比赛、作文大赛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适用于这种方法。

6)描述性评价。描述性评价提倡用鼓励性评语对学生进行描述。教师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以第二人称的方式和学生拉近距离,达到师生平等对话,促膝谈心,情感交流的目的。通过评价给学生以具体的方向指导,使他们看到希望,并通过老师鼓励的话语找回自尊与自信,获得前进的动力与勇气。

为了能较科学严谨地落实评价,还应将主要内容制定评价量化标准:

1)作文:每学期力争六次大作文,每次最高积2分,共积12分。每次作文成绩90100分,积2分;8089分,积1.5分;7079分,积1分; 6069分,积0.5分;不及格,积0分。每次作文,假若第一次成绩不理想,允许作第二次,以成绩高的一次计算所积分数。

2)生活随笔:每学期生活随笔(共5篇)共积累8分,计入学期成绩。其中优等文占1/2以上,积8分;占1/3以上,积6分;不足1/3,积5分。有一次未完成,只积5分;有二次未完成,积3分;三次未完成,积0 分。或者,生活随笔共8分,每个优等文得1分,得满为止;欠一次扣3分,欠二次扣6分,欠三次扣8分;评改仔细认真者,奖励1分。

3)演讲练习:共累积5分,计入学期成绩。其中讲话占4分,同学评议占1分。讲话练习按学号轮流进行,一人讲完另一人进行评议,每学期轮流一次。

讲话要求:内容完整,声音洪亮,神态自然,没有语病,有一定感情。完全符合要求,积4分;做到前4条,积3分;做到前3条,积2分;做到前2条,积1分;只做到第1条,积0.5分。

评议要求:能较完整、准确地指明优、缺点,讲话流利自然,没有语病,积1分;只做到后2条,积0.5分。

4)名著阅读:名著阅读共积5分,计入学期成绩。

能认真、按时完成全部必读课外书,有完整的笔记及较有水平的读后感的,积5分;只做到第一条,并书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积3分。

除规定的必读书外,阅读了其它有益的课外读物(三本以上)并有较好的读书笔记的,奖励1分,计入学期成绩。

5)浮动分。共积3分,计入学期成绩。

作业一贯认真、按时完成,课上一贯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并取得成绩的;对语文教学提出较好建议的,均可获得浮动分。

评价方式改革得到的效果:

1)由于师生角色的转换,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地位转为积极主动的地位,同学们普遍对语文有了兴趣,知道该做些什么,尤其是重视起古诗文的背诵和基础知识的积累,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动笔的习惯也在增强。

2)在评价标准方面,我们尊重学生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根据他们现实的学习行为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避免了把分数作为唯一评价依据的弊端。

3)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可以清醒地认识自我,通过与别人比较,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自觉调整自己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学生立足近期发展目标,从而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当然评价方式改革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总结和反思:

1)由于高中与初中语文教学有一定差异,各校生源水平不等,评价办法在初中实施比较顺畅而在高中实行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

2)评价过程中计分方法比较繁琐,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难免产生畏难情绪。

3)计分方法与现行中、高考并不完全一致,担心学生高考成绩不佳。

4)教师在试验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校领导都能给予很好地理解与扶植,教师做起来难度很大。

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学习理论,再把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进面再升华思想认识。我们的头脑就会清醒: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当我们承认智力的多样性时,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允许、支持、鼓励多样化的存在。当我们用更科学、更宽泛的态度来理解人的智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时,我们就能更充分地肯定学生之间智力和学习能力的独特性,为教学的平等性提供理解和空间,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我相信:经过完整地运行实践之后,评价方式改革这一构想和实施,将会得到充分调整,从而变得更加完善和实用。

参考书目: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课程研修手册》

《语文教学通迅》2006年第11

《语文阅读培优教程》

 
苏ICP备2023042236号   版权所有:宿豫中学    电话:0527-84491996  地址:宿豫区学海路4号     苏ICP备2023042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