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豫中学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教学
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深航
德育
在线
规章制度 计划总结
德育活动 班级工作
师生
天地
教师风采 心灵驿站 教学交流
学子文苑 社团风采 学生荣誉
  首页 学校概况 新闻之窗 教学教研 德育在线 党团建设 师生天地 校友风采 招生招聘  
  • 1
教学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探航
 常规检查
 
教师博客
教师博文   博客链接
2012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移民泪
天和塔记【原创】
温州行
毛伟的博客
作息时间表
宿豫中学作息时间表公示
教海探航 > 课题研究 现在位置是:首页> 教海探航 > 课题研究

《互动式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发布者:张修顺    发布时间:2012-05-09 19:10:03    阅读:1678次     [关 闭]

江苏省陶研会“十二五”立项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互动式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__          一般课题         

      __          y2011120          

课 题 主 持 人__           庞四喜         

主持人所在单位__       江苏省宿豫中学       

      __          2011-9-26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

 

1、本表适用于已被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批准立项的研究课题。

2、此表格需在收到立项通知一个月内,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市级陶研会课题管理负责人(重点课题需同时报省陶研会王老师:wk751205@126.com)。

3、主要参与者不包括课题主持人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互动式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主持人

 

庞四喜

面貌

中共党员

性别

年龄

44

行政职务

教导处副主任

专业

职称

中高

研究

方向

教育教学

学历学位

本科

起止时间

         20116月——201512

通信地址

宿迁市宿豫区学海路江苏省宿豫中学

邮政

编码

223800

联系电话

15951378052  052784491996

E-mail

pangsixi@sina.com

 

性别

年龄

专业

职称

研究

方向

学历学位

工作单位

姜兴明

44

中高

生物学教学与研究

本科

宿迁市教研室

费月娥

37

中高

生物学教学与研究

本科

江苏省宿豫中学

汪文超

37
中学一级
生物学教学与研究
本科

江苏省宿豫中学

王永春

36

中学一级

生物学教学与研究

本科

江苏省宿迁市文昌高级中学

张树虎

42

中高

生物学教学与研究

本科

江苏省宿豫中学

王冠

43

中高

教学与研究

本科

江苏省宿豫中学

张晓春

45

中学一级

生物学教学与研究

专科

江苏省宿豫中学

预 期 成 果

A.校本教材     B.研究报告     C.论文    D.教学案例

预计完成时间

        2015     12    31

二、研究方案

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问题,预计突破的难点;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课题具体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与人员分工;主要参考文献等。(如本页写不下,可另附纸。)

开 题 报 告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但纵观目前的生物课堂教学,往往是只有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直接交往,而无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自由的直接交往,更无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直接交往。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时,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对象看待,恰恰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蕴藏着巨大的学习资源。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从外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互动主义教育观认为,有意义学习是通过人际互动产生的。由此可见,充分的有效的互动是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现代合作教学理论也非常重视课堂学习中的互动状态,主张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相互沟通,从而起到一种“共振”作用,这就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温伯特所谓学习中的“共生效应”,这种效应能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仿效和矫正,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互动是长期被忽视的资源,但一定是今后必将充分开发的宝贵资源,故提出本课题。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1.对促进互动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进行实验研究将有助于增加我们对生物课堂教学规律的认识,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因课制宜、合理采用教学方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2.通过该课题研究,构建互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实践价值

    1.本课题研究的是: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切入点小,易操作。且研究过程中可根据情况修改完善实验方案,调整实验进程,直至取得成果。

2.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前沿阵地,是培养人才的最重要地方,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实用性强且便于推广。

三、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述评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从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借助于十九世纪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结果,从进化论和行为主义视角探讨了个体通过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而形成心灵和自我,并对社会化产生主动影响的双向过程进行研究,进而形成互动观和互动主义理论。在互动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互动主义教育者提出了一整套关于互动教育的本质、目标、互动教学的原则及教学策略、互动方式等观点,形成互动主义教学观。其中“互动方式”观认为,生生互动的方式主要有竞争与合作两种形态。D·约翰逊与R·约翰逊把竞争与合作看成是社交中的相互依赖。合作是基于积极的相互依赖,竞争是基于消极的相互依赖。合作优于竞争,但竞争又是不可避免的。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陶文中同志自19969月以来,致力于“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基本理念和基本框架。此外,还有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者对“师生互动”做了大量的研究,但都没有详细论及课堂互动的策略。
四、理论依据

本课题支撑性理论主要有:

1.教育的协同原理

协同学理论认为,在任何复杂系统内的各子系统既有独立的运动,又有相互影响的整体运动。当各子系统相互协调、相互影响,整体运动占主导地位时,系统则呈现有规律的运动状态,这就是系统的协同作用。教学作为一种复杂系统,其各子系统之间同样是既有独立的运动,又有相互影响的整体运动。通过各子系统,使相互影响的整体运动占主导地位,便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从而优化教学结构。遵从协同原理需要,要正确处理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情感沟通的过程,是心灵碰撞的过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欢乐友好的集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素质教育理论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主体地位。因此,他们的学习活动不能由教师代替解决。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首先,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才能真正实现。其次,互动是人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人的精神需要,教学中的互动其根本意义不在于使学生获得认识论意义上的对主体间性的理解,而在于让学生发现、展示和发展自我,在互动中获得个人完整和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生物学习的主人。

3.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互动交往的一般心理过程是:收入语音(即将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音通过听觉神经末梢集拢并传导到听觉中枢)—理解语意(即通过大脑的分析和综合,理解这些语音所包括的含义)—储存信息(即将经过加工后的信息存储在大脑的记忆中心)—做出反应(即根据接受到的指令、采取相应的行为进行应对)。这种应对过程是思维发生发展、思维方式方法的运用、思维成果的形成及向外部语言转换等一系列心理操作的过程。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讨论是思维的交锋,互动是展示思维的过程。提出问题,发动讨论激起思维的活动。组织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让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学生能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没有心理障碍的互动,自然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讨论中,思维也就活跃起来。

五、课题研究方法

1. 实验研究法: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均为省重点中学学生,学习能力强,素质高,能较好配合实验教师完成课题实验研究。

2.调查研究法:实验的前中后期分别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采用座谈、问卷调查、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反映,通过反馈的信息,调整实验进程。

其它:访谈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

六、实验内容

1.概念界定

课堂互动行为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班级课堂环境下进行的以教学为主的活动,是班级层面的社会互动,是师生、生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而表现出的一系列相互依赖的行为过程。

 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教”者、“述”者、“问”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资料的提供者,而且还是“学”者、“思”者、“听”者,更是学生学习兴趣的点燃者、整体活动进程的灵活调度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和判断者。学生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充当 “问”者、“论”者、“思”者、“操作者”等角色。

  如何促进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创设合理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将是本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
2.研究思路:

以现代教学论、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运用文献法、实验法等进行研究,努力探索出促进互动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3.研究目标:

①.通过研究发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存在的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符的现象,并找出解决方法,建立适宜、和谐的互动教学关系。

②.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生物教学互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问题

①.在互动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的研究。

②.在互动教学中,教师的引领、指导方式研究。

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结构模式构建研究。

5.研究预计突破的难点

①.在互动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的研究。

②.在互动教学中,教师的引领、指导方式研究。

七、研究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阶段(20116月——201112月)

    ①.理论培训。

    ②.借鉴、了解国外、国内互动教学研究的经验、教训等。

2.实验阶段(20121月——20146月)

   以课堂教学为实验主阵地,实验过程中,创建档案,并不断据具体情况修改实验方案,调整实验进程,使实验顺利进行,以至取得结果。

   3.总结、归纳阶段(20147月——201512月)

①.分析试验数据,总结实验效果及经验  

    ②.撰写成实验报告论文

    ③.接受上级部门检查、鉴定、验收。

八、实施措施

    1.成立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长:庞四喜

       员:姜兴明 费月娥 汪文超 王永春 张树虎 王冠 张晓春

2.人员分工

   

                   

姜兴明

负责总体策划、编写方案、组织分工、具体落实及教师培训

庞四喜

负责“在互动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的研究”

费月娥

负责“在互动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的研究”

汪文超

负责“在互动教学中,教师的引领、指导方式研究”

王永春

负责“在互动教学中,教师的引领、指导方式研究”

张树虎

负责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结构模式构建研究。

王冠

负责资料积累及处理、撰写课题计划和总结

张晓春

负责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结构模式构建研究。

   3.采用举办讲座、研讨、专项学习、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教师掌握有关理论。

   4.定期举办研究成果展示,以调动广大课题组成员研究的积极性。定期评选优秀课题组成员,予以奖励,对于不能完成任务者,学校将按照教科研奖惩办法予以惩处。

九、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主持人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曾参与过省、市级,主持过市、县级课题研究。曾获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中学生物高级教师,2011年被评为宿迁市高中生物学科带头人。课题主持人善于钻研、敢于挑战,并且具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完全有能力承担这个实验课题的研究。

2.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已确定把该课题作为教育科研的一个新的突破点,保证有足够的科研经费,保证“方案”实施中教学设备、资料等添置,保证聘请专家到校讲座和外出学习等费用。

3.开展该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本人已搜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

4.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均为省重点中学学生,学习能力强,素质高,能较好配合实验教师完成课题实验研究。

5.上级主管部门和校教科室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保证了该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直至取得成果。

省(市)陶研会

审批意见

                                  

 
苏ICP备2023042236号   版权所有:宿豫中学    电话:0527-84491996  地址:宿豫区学海路4号     苏ICP备2023042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