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豫中学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教学
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深航
德育
在线
规章制度 计划总结
德育活动 班级工作
师生
天地
教师风采 心灵驿站 教学交流
学子文苑 社团风采 学生荣誉
  首页 学校概况 新闻之窗 教学教研 德育在线 党团建设 师生天地 校友风采 招生招聘  
  • 1
教学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探航
 常规检查
 
教师博客
教师博文   博客链接
2012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移民泪
天和塔记【原创】
温州行
毛伟的博客
作息时间表
宿豫中学作息时间表公示
教海探航 > 课题研究 现在位置是:首页> 教海探航 > 课题研究

《“三动一测”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研究方案

发布者:张修顺    发布时间:2012-05-09 19:09:04    阅读:1538次     [关 闭]

省规划办“十二五”重点课题

《“三动一测”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基于对新课程改革的响应与践行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教学手段等构成的一种人文生态系统,教师与学生是其中最具能动性、最具活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新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定位为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者,获取知识的自主建构者。课堂教学的功能就是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基于对当前常规课教学低效现状的审视与反思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校学科教学的质量不是取决于一堂公开课上得如何精彩,也不取决于是否拿到赛课一等奖,而是取决于你的常规课是否有效和高效。尽管课改的号角吹响了十几年,但当今常规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依然存在。要么是一讲到底,要么是一问到底,要么一读到底,要么一写到底,要么是讨论到底,学生或者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或者根本就没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根本没有起到提升学生素质的实效。只有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逐步改变这种课堂低效的现状。

3.基于对在减负增效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索

在执行“五严”规定以后,各个学科都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这三大困难,选修学科更是面临严峻的考验。高考以语数外总分划线,学校及学生对其他学科教学放松要求,周课时数及有效学习时间都相应减少。比如物理作为一门纯理科,在没有较多的时间保证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严重影响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既要严格执行“五严”规定,又要不降低教学质量,我们只有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减少教学环节中的无效行为,来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增长点。

4.基于对国内课改成果的借鉴与发展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象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课堂教学模式、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后茶馆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山西新绛中学的半天授课制等,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成效显著,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但通过对这些模式深入研究发现,这些课堂过于程式化,对教师限定过死,过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教师的精彩讲解和必要的知识拓展,缺少教师对文本独到的解读和对学法精妙的指导,这不但让课堂缺少了灵性,而且让学生的思维仅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水平,学生的潜能难以深层次挖掘。在课堂上应当鼓励广大教师根据教材、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发展创造,使教学模式呈现出个性色彩,而不应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条。我校借鉴这些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学校及学科的特点,提出“三动一测”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赢。

二、核心概念界定

核心概念1:“三动一测”中的“三动”是指“问题驱动、小组互动、师生联动”,一测是指“检测调控”,这是课堂的四个环节。

“问题驱动”中的“问题”是由教师依据课本(教材)中的知识点预先设定或由学生课堂生成,“驱动”指用动力推动、带动、发动。“问题驱动”是指通过问题投放和生成,激活学生思维,引起学习欲望,引发深入思考,引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驱动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中来,提倡老师“善问”,鼓励学生“发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互动”:将班级内的学生合理分成如干个学习小组,在学习上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相互评价,组际间相互辩论、相互交流,理解应用基本概念、原理、规律解决已有问题,发现新的问题,并能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师生联动”:指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时空内,通过师生共同研讨、探究,对重点概念、学生的疑难问题、典型错误以及经典案例进行剖析,求得课堂生成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

“检测调控”:指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达成情况,实现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核心概念2:“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

核心概念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本课题中的教学模式不是象工厂生产工件那样一个模子,而是指在统一的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操作范式,应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因师而异。

核心概念之间关系1本模式四个环节不是孤立的四个部分,而是相互交融、相互关联的有机体。“问题驱动”是前提,问题(学生生发问题、教师整合问题、课堂解决问题、生成新的问题)是主线,是贯穿各教学环节推动教学深入发展的显性要素;小组互动、师生联动是课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动态生成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环节,是四个环节的核心;检测调控是促成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学习能力提升的最终体现,是反馈与矫正的重要环节,是将课内延伸到课外的重要纽带。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核心概念之间关系2“三动一测”教学模式与课堂高效的辩证关系:我们认为“三动一测”教学模式能使常规课堂以问题情境集聚学生注意,激活学生思维张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解析问题,启迪思维,体验情感,培养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效挖掘自身的潜能,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在对学生深层思维的有效激发、学困心理的有效干预、疑难问题的有效点拨上,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互动、意义建构和能力发展的思维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心智和谐发展。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量大,目标达成高,就一定是高效课堂。

三、课题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还强调学习者个体与群体之间进行协商讨论式和交流互动式的学习。罗杰斯认为“这种协作学习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协作。它不仅包括学习信息的交流与合作,还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与性格的‘磨合’。同时还培养了学习者的组织交往能力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来促进自我发展与集体观念的形成”。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其核心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3.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四、课题预设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发现导致当前课堂低效的不利因素,为构建新型课堂奠定基础。

2. 通过理论学习、文献调查,借鉴国内课改的先进经验,构建出一种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适合当前新的高中课程改革的高效教学模式。

3. 通过对导学案的设计及使用的研究,形成比较完备的设计规范和使用原则,并形成一套有较高使用价值的导学案设计范例。

4. 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积极创设开放兼容,各抒己见,合作探究的交流平台,将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效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5.通过对“三动一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初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运行机制和理论体系,逐步完善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创新素质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

6. 将该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总结、提炼和修订,形成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向本地区乃至全国推广。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教师的教学情况调查;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为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2.“三动一测”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问题驱动的策略;问题设计与生成的策略;学习小组构建;生生互动、师生联动的调控;四环节关系处理等。

3.“三动一测”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设计研究

导学案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如何设计导学案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维状态、导学案的结构如何安排更合理、更科学、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是需要本课题认真研究的问题。

4.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能力提升的策略和方法研究

5.实施“三动一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学生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等。

6.各科、各类课型“三动一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研究重点:

   “三动一测”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设计研究;各科、各类课型“三动一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六、研究思路、方法、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现代教学论、新课程理念、建构主义理论等为指导,以问题驱动式导学案设计为载体,以教学研讨为平台,以高一年级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课堂教学为实验对象,按“由点到面、团队协作、普及提高”的思路进行研究。充分调动研究组成员及实验教师的能动性,从各个教学环节的细节入手,通过问题驱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努力探索出教师有效施教、学生有效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2.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周期初步定为三年,自20113月至201312月,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13月~201111)

1.20113-4月利用文献法广泛收集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理论的新动态,借鉴和学习相关教学模式研究的新成果,提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2.20114-5月利用问卷调查和随机听课的方法对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教的情况和学生学的情况,分析当前课堂低效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20116月成立科研攻关小组,组织部分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对课题进行初步理论论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提出立项申请。

4. 20119月—11月举办讲座,收集并印发材料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培训,组建课题研究中心组,酝酿实施计划,制定研究实施方案,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

实施阶段(201110月~20138)

1. 201112月健全课题组的组织机构,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中心组,成立子课题研究组,落实研究任务和内容;在实验班成立学习小组,制定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的评价细则;对实验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2. 20121 月制定年度研究计划,确定专题活动内容,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3. 20122-20136月,运用行动研究法,开展课题系统研究。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的行动研究,认真开展“三动一测”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设计研究、“三动一测”教学模式理论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各类课型“三动一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能力提升的策略和方法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三动一测”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

4. 每学期开展一次大型专题研讨活动,每月开设一次研究课、示范课,课题组成员每周听两节实验课,每月写一篇实验小结,每学期搞两次学生成绩分析,每学期搞两次评教活动。认真积累过程性资料;汇编阶段性研究成果,举办阶段性成果展示。

5.请专家指导。在实验过程中,邀请省内外课程专家莅临指导,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总结阶段(20139月~201312)

全面总结研究成果,汇编成果集;撰写实验报告,成果展;召开成果鉴定会,进行成果推广。  

七、研究预期成果

阶段成果(限5项)

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学现状调查

调查报告

2011.6---2011.10

“三动一测”教学模式理论探讨

论文

2011.9---2012.12

“三动一测”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设计

教案集1

2011.12---2012.6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能力提升的策略

论文

2012.8---2013.2

“三动一测”教学模式实验中教师角色定位

论文

2012.3---2013.9

最终成果(限3项)

“三动一测”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2013.10

“三动一测”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论文

2013.10

八、研究人员分工

王柏甫,课题主持人、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申报、论证、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研究经费的筹措等工作

张兆风,课题组顾问,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

张树虎,生物学科子课题组长,参与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本组导学案设计、研究课、示范课的研讨。

马攀峰,语文学科子课题组长,参与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本组导学案设计、研究课、示范课的研讨。

张修顺,地理学科子课题组长,参与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本组导学案设计、研究课、示范课的研讨。

丁敬锋,化学学科子课题组长,负责本组导学案设计、研究课、示范课的研讨。

张用龙,物理学科子课题组长,负责本组导学案设计、研究课、示范课的研讨。

庞四喜,生物学科实验教师

赵伦兵,物理学科实验教师

王冠,物理学科实验教师

九、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徐勇

副组长:王柏甫  胡生友

组员:丁敬锋、张树虎、张修顺、马攀峰以及各年级抓教学的副主任、各教研组组长

2.成立课题指导小组:

由省市区教育科研部门领导专家组成。

3.成立课题中心组

组长由王柏甫担任,成员有丁敬锋、张树虎、张修顺、马攀峰、张用龙、庞四喜、赵伦兵、王冠等。

(二)制度保证

1.严格按省规划办课题管理办法要求去做,坚持课题培训制度、课题例会制度、课题研讨制度以及课题年审制度。

2.加强理论学习,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理念,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激发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大课题研究考核力度,对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能认真总结研究成果的老师,向学校申请给予一定的奖励。

4.强化课题过程管理,认真积累、整理过程资料,把课题做实。

(三)经费保证

积极向学校申请不低于1万元的研究经费,保证正常研究活动的有序开展。

               宿豫中学

        《“三动一测”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课题组

                 201239

 
苏ICP备2023042236号   版权所有:宿豫中学    电话:0527-84491996  地址:宿豫区学海路4号     苏ICP备2023042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