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豫中学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教学
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深航
德育
在线
规章制度 计划总结
德育活动 班级工作
师生
天地
教师风采 心灵驿站 教学交流
学子文苑 社团风采 学生荣誉
  首页 学校概况 新闻之窗 教学教研 德育在线 党团建设 师生天地 校友风采 招生招聘  
  • 1
教学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探航
 常规检查
 
教师博客
教师博文   博客链接
2012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移民泪
天和塔记【原创】
温州行
毛伟的博客
作息时间表
宿豫中学作息时间表公示
教海探航 > 课题研究 现在位置是:首页> 教海探航 > 课题研究

课题“高中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发布者:张修顺    发布时间:2012-05-09 19:06:08    阅读:1496次     [关 闭]

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高中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宿豫中学  王秀营

一、课题的提出

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古圣先贤常说:“经读千遍,其义自见。”孔老夫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编串书的绳子,断过三次,可见夫子用功之深。实践证明:读经典的孩子绝不会变坏;最好的语文教育——读经典。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之作,他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可以说,我国的古诗文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古诗文语言凝练,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如何使学生热爱我们文化瑰宝,如何是学生在有情趣、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开展诵读,丰富文化积累,感悟古老文化的精髓,养成诵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成为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工作。

我校教师积极投入实验与研究,在诵读内容和诵读策略的研究上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为了真正让经典诵读走进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学校决定继续深入开展 高中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经典诗文:在我校课题研究中的“经典”是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诗文”是根据高中生身心特点和高考必备篇目要求,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诗文典籍,例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散文等重要著作。

 2.诵读:就是说读书安神静气,虚心专一。眼睛看到即在口中诵读,耳闻自己的诵读声即潜心思考和记忆。要注重一个“熟”字,要注重“精思”,还要注重声调的抑扬顿挫。

本课题旨在让我校高中生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基础上,体味我国中华诗文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同时增加语言积累,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课题国内外已有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教育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推荐诵读篇目《经典古诗文诵读》。当今社会,令人欣慰的是古诗文教育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引起重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是时代对教师的一种要求。

台湾学者王财贵的诵读观点是,诵读是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各地中学合理安排经典诵读时间,把诵读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充分结合。一些学校利用早读时间安排经典诵读,利用课外时间安排经典诗文教学,同时结合节假日在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一些学校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喷绘墙画等建立经典文化诵读园地,利用广播定时播放经典诗文朗诵录音、乐曲,并在班报、校报、文学诗刊上登载经典诗文和学生读书心得,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二是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各大中小学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营造氛围。“中华经典诵读擂台赛”、“优秀诗文朗诵会”、“经典诗文知识大考场”、“读书小能手”等活动,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诗文经典的熏陶,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综上所述,本课题既要吸收名家的实践经验,又要结合当前我校实际,从学生的实情出发,多探索诵读与教学之间的必然联系。

四、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力。中学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的印进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学生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2、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极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3、《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高中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五、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经典诵读的兴趣,拓宽了培养学生素养的途径。

2、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提出了一些新的符合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丰富了学校语文学习的内涵。

3、通过诵读实验与研究取得的理论成果,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利于推动我校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的发展。

实践价值: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使语文教师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树立起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教学观。同时,课题研究所总结的经验,必将为学校教育提供可操作的方法,促进学校教育改革。

2、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探索中华传统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方法,进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3、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探索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探索诵读传统经典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及其影响,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4、同时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校园特色文化的建立,以及品牌学校的打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六、理论依据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理论,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七、研究内容

1、培养对中华传统经典诗文诵读兴趣的研究。

2、传统经典诗文诵读方法的研究。

3、传统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研究。

4、传统经典诗文诵读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

5、《千人诵读》校本课程及教材的开发和完善的研究。

6、新课标下古诗文诵读方法的研究

7、教学时间合理安排的研究。

8、教材合理安排和再开发的研究。

9、进行个案的调查。

10、诵读活动案例的研究。

重点研究:传统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研究。

八、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大量查找文献资料并进行去粗取精的归纳整理,结合实际情况,借助名家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

2.调查问卷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测试等方法,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3.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

4.行动研究法:在开展诵读活动中,举行诵读比赛、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等。

九、具体实施步骤

(一)、实施过程设计:

1.课题准备阶段(20119月—201112月)

1)确定研究主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3)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元月—20137月)

1)定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2)研讨经常化,解决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中期成果汇报,建立以及开展教育教学论坛。

4)广泛听取意见,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调整工作计划。

3.结题鉴定阶段(20138月—201312月)

1)根据调整后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进行课题的研究。

2)对前面两阶段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包括课题工作总结、教师研究论文、案例等。

3)做好结题的相关工作,归类整理和汇编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A、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书面材料分析,了解有关情况。

B、行动研究法: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二)、主要措施的论证

    1、构建班级诵读文化,搭建诵读成长平台。教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书香型教师,以自己的阅读爱好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每个学生,并为学生搭建分享诵读成长的平台。建立诵读档案,展示学生诵度成果。

2、加强经典诗文的教学管理,开展教研活动,增设经典诵读课程,探索“诵读—拓展”的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新模式,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

3、开展书香活动,拓展经典诗文学习途径。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要读,还要做到“听、看、抄、画、写、赏、赛”。

4、创建学习平台,丰厚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我们将在创造性地理解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开发有关经典诗文的校本课程,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5、构筑学校、家庭、社区联合体,我们不但要求每一个学生加入到诵读活动中去,同时我校还向每个家庭发出倡议,建议家长督促学生完成背诵篇目,建议家长与学生一起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具体通过分年段进行语言积累与运用的策略实施,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进行案例分析等手段观察、比较研究结果,总结出有效的积累与运用策略。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标,理论指导实践,从教学一线获取第一手资料。发挥各个学校优势与个人优势,发挥个人和全体成员的合作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实践跟踪调查、网络资源和电子图书查找所需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十、完成的条件分析

  1、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

1)本课题负责人系高级教师曾有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被评为市十佳教师,教科研工作经验丰富。

2)课题核心组成员实力强,大都是学校中层教干或是教研组长,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来自不同学科,均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市、省级课题的研究,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取得丰硕的成果。

3)实验教师年富力强,素质高。实验教师全为本科学历,他们责任心强,爱岗敬业,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积极投身各项教改实验,科研氛围浓郁,为该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4)申报课题的前期阶段,我们已大量的准备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搜集工作,特别是针对欠发达地区民办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来,我校在办学理念创新和管理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素质精良的教科研队伍。

5)我校为省四星级学校,起点高,办学规模集团化,社会影响好,办学条件优越,目前正在创建省四星级学校,在软、硬件的建设上投入大量经费,完全能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支持。

2、研究的保障措施

1)全校核心课题,领导亲自管理、策划。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

2)健全制度,筹措资金。我校领导积极参与决策,专门制定本课题的实施计划,以及有关任务的分工、安排等。学校将专门设立研究资金,保证研究落实到位。

3)成立专家顾问团。聘请省、市专家做顾问,参与决策、指导;加大科研型教师的培训力度,保证科研型教师的经济地位。

我们认为,本课题的指导思想正确、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符合实际、保障机制能够到位,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际操作上看都是可行的。

十一、课题组成员分工

韩辉   编辑校本教材:《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读本》、《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指南》

王秀营   诵读活动案例等资料(音像、案例等)

张用爱   培养对中华传统经典诗文诵读兴趣的研究。

张成进   传统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研究。

王荣刚  《千人诵读》校本课程及教材的开发和完善的研究。

英岩     新课标下古诗文诵读方法的研究

魏建利    教学时间合理安排的研究。

郭语    教材合理安排和再开发的研究。

                                    0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苏ICP备2023042236号   版权所有:宿豫中学    电话:0527-84491996  地址:宿豫区学海路4号     苏ICP备2023042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