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李吉林老师先进事迹
江苏省宿豫中学 徐武玲
李吉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儿童教育家。她是情境教育创始人,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李吉林老师师德高尚,热爱儿童,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无比忠诚。无论是身处逆境之际还是名动省内外之时,她都始终在小学园地里辛勤耕耘,至今竟长达半个多世纪。被誉为“小学里走出的大教育家”。2009获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称号”。在今年第27个教师节之际,她又荣获了“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的光荣称号。
穿越李老师70多年走过的不平凡的岁月,我们感受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和诗意人生。她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情境教育”理论如一盏明灯指引着老师们在教学的道路上前行;她宽厚仁爱、甘为人梯,热忱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教育事业中的中流砥柱;她挚爱儿童,称呼自己是“长大的儿童”。“一切为了儿童”的思想和实践是对“师爱”最好的诠释,她和孩子们一起在校园里嬉戏玩耍,一起去野外踏青……校园内外,到处留下了她和孩子们的身影。
阅读李老师走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会深深地被李老师在教育改革之路上艰苦跋涉、勇攀高峰的智者风范所折服,也会铭记李老师那颗为了心灵的寄托而焕发的永不褪色的爱心。
李吉林老师的成功得益于她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更重要的是她对理想永不言弃的执着追求。俗话说“不怕百招会,就怕一招精”。从此刻开始,我应该好好学习李老师的情境教学,把情境教学学透、学精,把情境教学应用到每一节语文课当中。
早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接触过情境教学,走上工作岗位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悄悄地自觉不自觉地实践着情境教育。情景教学法作为教师谁都懂,关键是我们如何的运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学中能否始终把学生的所思所想放在首位,把师生关系放在同一个平台。许多好的教学方法我们都学过也都尝试过,关键是我们能否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李吉林老师的成功在于她的坚持。勤能补拙,李老师坚持走自己的路,她成功了,我们还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去改变现状,关键在于坚持。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我明白,只有在情境中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变得鲜活,学生获得的审美体验才能让他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因此,要在学生单薄的文化构架上添砖加瓦,远非教师塞给学生事件、人物那样简单,教学不仅为了习得知识,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如果能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爱上学习,爱上阅读,体验到徜徉在精神世界的快乐,他自然会自觉去构建一座美感和文化内涵兼具的精神殿堂。当语文课一篇篇文章的学习变成一次次充满快乐的审美旅程后,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这个队伍,去更深入地挖掘祖国文化这座“金矿”,将自己的学习体验转化为内心的精神财富。
李老师探索野外情境课堂的勇气令人钦佩。虽然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教育的外延就有多大”,但是在平时,学生仍被局限在教室内进行学习。然而如何让方寸之地成为思想的驰骋天空?如何让课本上的小小篇幅囊括社会、自然、生活的大千世界呢?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情景教学不仅要进行实景感受,还要进行更多的想象教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我震撼的不光是李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还有她那“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她对学习的热情令人感动,她读书之多、涉猎之广令人惊叹。我反省自己这么多年来也喜欢读书,但是我只喜欢读我想读的书,名著读了不少,但是教育理论的书却很少涉猎,而且读书还缺乏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我以后要不断学习超越自我,还应将“学无止境”的理念传播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也能成为终身学习的人。
李老师质朴而诗意的人生,其实也充满了坎坷,布满了荆棘。可是,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她宽广的胸怀和一种大智慧。激情成就了李老师的诗意人生,或许作为普通的教师,我们永远也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我想只要我们有工作的热情,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