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宿豫中学教务处
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务处工作重点是“规范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质量”。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在各兄弟部门的鼎力支持下,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计划,保证了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张树虎被评为市名教师;庞四喜、孟庆红、王超、王秀营、韩辉、刘友仁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钱晓雷、卜露、张成玲、叶文刚、刘军、曹雨、相春平、卓剑被评为市骨干教师;陆锦、王训豹、方波、李绪标、王长磊、谢武斌、李先照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何伟、杨利、周斌被评区骨干;吕东雷、朱宾、郝凯、王志、罗前龙、陆群星被评为教学能手。
在各级各类的优课评比中,我校教师更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赵伦兵获省优课比赛一等奖;卓剑获省级优课比赛二等奖;张树虎、郭语、王重庆等获市优课评比一等奖;钱晓雷、袁珍永、施娟获市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吴雪峰获宿迁市首届综合实践优质课二等奖。
现将教务处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咬定常规管理不放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认为,常规的东西一定要坚持,将好做法形成传统。我们不断完善常规管理、精细管理、长效管理机制,管理的重点放在有序、有效上;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质量检测、教学反思等方面作文章。教导处加强教学“六认真”管理,并把工作重心放在于“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三个环节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
1.认真备课。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就规定了备课的形式、标准,让各年级、各备课组、各位教师有章可循。实行三次备课制度。高三备课组可以用共案,提前一周完成,安排主备人,备课组长把关。教师二次备课要有提前量,至少提前两天备好课,杜绝不备课上课,学校领导随机听课时一并检查有无教案,年级学校重点检查二次备课情况,教学案右侧要留有空白供二次备课用。高一高二老师要有手写教案。新教师(刚工作,或刚上新年级)必须写详案;市级学科带头人、领军人物、名教师,可以写简案,也可以有自己个性化教案。理科老师每道题课前至少做一遍,将详细解题过程写在导学案或教案本上,才可进课堂,把最好的、最简洁的思路方法介绍给学生。
2.抓实听课。教干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各位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听课笔记要标明听课时间,有随感和评课意见。各年级各备课组每周至少要安排1节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各年级各备课组于每周五11点前填写好听课表(要有班级、节次、授课老师等信息)。年级领导、校级领导要按照教务处的通知单随机或跟踪听课。倡导本班的任课教师互相听课。
每天都有专人检查听课情况。检查组成员由校级领导+中层领导+教研组长构成,两周一总结,公布听课情况。
作业管理上采取年级检查与学校检查相结合,年级每周检查一次,学校每两周进教室检查一次,增强了实效性。
二、抓好“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工作,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导学案”的编制规划化
本学期初,教务处出台了“宿豫中学关于导学案使用的管理规定 ”。对“导学案”编制的超前时间作了要求;规范了“导学案”编制的格式要求以及“导学案”的批改要求。并对“导学案”的使用流程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2.“导学案”的编制模式化
“导学案”的编制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每个年级的备课组都有自己适合本年级本组的“导学案”编制模式,正所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下半学期要求各备课组长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将本组的教学模式在校会上介绍给全校老师,并且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此项工作将继续开展。
3.“导学案”的检查规律化
为了让“导学案”的使用落到实处,本学期教务处组织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于每周五晚自习第一节课进班检查。同学科组实行“捆绑式”考评,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4.“导学案”编制使用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强力推进“导学案”编制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对“导学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取舍方面存在偏差,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手中已有资料了,不用再编“导学案”了。实际上资料是不能取代“导学案”的,不要说四星级高中,只要是上点档次的学校一般不会用资料来代替“导学案”的。
(2)“导学案”编制的质量不高。这绝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责任心问题,致使编制的“导学案”质量不高,出现你编的“导学案”我不用的问题,甚至有的把“导学案”当废纸卖掉。希望各备课组长认真审核把关,提高“导学案”编制的质量。
(3)“导学案”编制的体例不齐全。有的导学案无编制日期、无使用日期(可以不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让学生写),更没有批改日期。再次重申,以后检查,如属以上“三无”学案的,视为没有导学案。
(4)“导学案”的使用不科学。
对于学生而言:导学案是在讲授新课前发放给学生,相当于预习作业。通过硬性的书面作业使得学生真正完成预习的工作。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加高效。
对于老师而言:通过批阅学生的作业,可以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重难点,有目的的展开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法上,老师根据重难点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老师是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而实际情况是,我们有不少老师并没有科学地使用“导学案”,致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抓好校本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
(一)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开学初,每位教师都制定了个人发展计划。我们希望大家记住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任何的外部力量都不能代替。
希望各位老师在写期末总结时,认真回顾一下开学初自己制定的计划完成情况。
(二)抓实新教师培训,促进新教师跨越式进步
新教师大多在高一年级,高一年级很重视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在新教师培训方面配合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师徒结队,每位新教师都拜一位老教师为师傅。新教师的教案要预先给师傅审批,方可使用。新教师要听过师傅的课才能上课。
开学初,学校还给每位新教师发了一本资料,放假前请各位新教师要将资料交给学校审核做的情况。
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课堂密码》的课堂教学理论。
(三)抓好赛课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工”活动;开展了“新调进老师展示课”活动;结合区优化月活动,我校成功举办“栋梁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每位教师都写了一份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及教学设计。
(四)抓实听评课,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通过教师间相互听课,能够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教学研究的角度上说:听课是积累课堂教学案例素材的重要途径;从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角度来说,教师间互相听课是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捷径。
1.领导推门听课
学期初,学校就安排领导推门听课。特别是校级领导每星期平均听课不得低于两节。推门听课了解到的是课堂教学的原生态,更能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推门听课一方面可以检验出教师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实际的教学水平,有效地督促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领导推门听课绝非找上门来“挑刺”、“挑毛病”,而是在听课后和被听课的教师推心置腹地探讨,推动了学校教研、教学的发展,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大有帮助。 在此也希望每位教师能敞开大门欢迎领导、同事推门听课。愿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同事互相听课
前半学期,由各年级各备课组组织老师每人上一节公开课或示范课或研讨课,学校督促检查;后半学期,由学校组织各年级对调听课,并对被听课的教师进行打分。
这种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不同听课方式,希望能成为我校的一个传统。
3.新教师汇报课
开学一个月后,教务处组织今年刚进入我校的新老师上汇报课。既给新教师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
4.模式研讨课
本学期教务处要求各年级各备课组要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上模式研讨课。做得最好的是英语组,在卢校长的指导下,由靳一军、王坤两位老师执教,开展新授课模式研讨;由白文云、夏守臣两位老师执教,开展复习课模式研讨。
5.规范记听课笔记
在第15周的教研活动会议上,各教研组对如何记好听课笔记作了专题研讨。听课笔记要记如下内容:写教学过程;写教学高潮;写教学闪光点;写教学特色;写板书设计;写教学不足;写教学感悟。写好听课记录,是教师对教学负责的表现,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积累。
6.听课存在问题:有部分教师对听课对于自己专业成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听课偏少。
(五)抓好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获得启示
教务处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由教务处提供活动材料,教研组长组织学习。每次活动都针对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展开研讨活动。
问题:教研组长“照本宣科”的多,自己“发挥”的少;教研组长“一言谈”多,老师“发言”的机会少……希望教研组长多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在教研方式、教研内容等方面大胆地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
(六)抓好二次评教,完善多元的评价机制
本学期举行两次评教,反馈到年级组。为了弥补客观选题的弊端,每个年级均召开部分学生的座谈会,采用简答题的方式了解了更多的情况。
四、抓好教学常规检查工作,促进过程管理精细化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的常规管理。本学期教学常规工作突出一个“常”字,“经常”检查,做到三个“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专项与分散相结合,听课与校内视导相结合。
1.“导学案”的检查规律化。每周五晚自习第一节课进班检查。
2.教案作业等的检查分散化。教务处针对学校大的特点,每周采取分年级分科的检查作业方式,将大科的语数英和其他科分开检查,保证了检查的面。教案、听课笔记等也采取分散或专项检查的方式。
3.存在问题:由于学校过大,检查周期拉长,检查不够及时。
解决办法:“导学案”还是学校组织每周进班检查,学生作业,教师的教案、听课笔记等年级组每两周要检查一次。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实际能力
本学期与政教处、团委、年级组、教研组密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如:举办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作文竞赛、英语组的课本剧比赛……
六、开展教研组长“议事”活动,促进公开公正公平
1.让教研组长参与到管理中来。为了促进我校教务处工作的规范化,促进各项活动、各项考核公开公正公平,教务处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代表作用,采取一系列措施让教研组长参与到管理中。
★ 开学初,召开了教研组长会议,讨论并以表决的形式通过了“宿豫中学教学绩效考核方案”。
★ 本学期共召开三次教研组长会议,研讨教学管理有关事宜。
★ 每周五“导学案”检查以及其他的教学常规检查教研组长都参加。
★ 期末的绩效考核积分由部分教研组长参加。
2.日常检查情况公示。
3.期末的绩效考核积分公示。
七、迎接省市两级检查,受到好评
本学期,宿迁市教育局对我校进行两年一次的视导;江苏省素质教育督导团对我校进行了督导检查。教务处的的工作在这两项检查中受到好评。
八、抓好考试的组织工作,推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本学期组织了高一高二的期中考试命题工作;组织了高一年级两次月考命题工作;组织了高二四次月考命题工作;组织了高三一次月考命题工作。
问题:大部分学科的试卷原创题太少,以致于有的学生在考场上用手机从网上可以直接搜到答案。
综上所述,教务处在本学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离领导、老师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将发扬成绩,找出差距,为我校的教学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作出贡献。
江苏省宿豫中学 教学处
二〇一二年一月六日 |